风湿科医生的常用药非甾体类抗炎药

非甾体类抗炎药,包括阿司匹林、布洛芬等常见药,其为风湿科医生应对关节、肌肉痛的秘密武器之一。那么我们对这类药了解有多少呢?

首先我们来科普几个小常识:

非甾体类抗炎药,俗称“解热镇痛抗炎药”,化学结构和抗炎机制与糖皮质激素甾体抗炎药不同,故由此得名;其为一大类具有解热、镇痛,多数还有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

小剂量非甾体类抗炎药有解热、镇痛作用,大剂量才有抗炎作用;

非甾体类抗炎药可用于各类病因引起的发热,肌肉、关节疼痛,关节炎的抗炎治疗,但不能消除致炎的根本原因,无法从根本上控制疾病的活动及进展,因而只能作为缓解症状的对症治疗。

非甾体类抗炎药的使用不是千篇一律、人人都一样的,风湿科医生往往要根据患者病情个体化用药。

非甾体类抗炎药家族成员代表

祖先级代表——阿司匹林

多年来阿司匹林在世界医药市场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与青霉素、安定并称为“医药史上三大经典药物”。至今,大剂量阿司匹林仍为治疗风湿热的首选药物,并能缓解各种急、慢性关节炎及腰背痛、扭伤、肌肉劳损引起的症状,小剂量阿司匹林能降低心肌梗死风险。

砥柱中流级代表——萘普生、布洛芬、双氯芬酸

这一系列的药物抗炎、解热、镇痛作用均比阿司匹林强,广泛用于各种急、慢性关节炎和轻、中度软组织疼痛的治疗,疗效肯定,但不良反应也较大。

解热镇痛新生代——洛索洛芬、美洛昔康、塞来昔布

吸收更好,安全性更高,不良反应相对更少的新生代代表,但价格也相对更高。

药物的三分毒——非甾体类抗炎药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对策

不同类的非甾体类抗炎药导致不良反应的频率、严重性有所不同,因药物剂量、用药持续时间、药物制剂而不同,且因人而异,但多数性质相近,随着“新生代”非甾体类抗炎药的推出,其副作用较传统的非甾体类抗炎药大有改善。

胃肠道反应是非甾体类抗炎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轻者有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饱胀、嗳气、食欲减退等消化不良症状,重者可引起急性胃粘膜病变、诱发和加重胃、十二指肠溃疡,甚至胃肠道出血或穿孔。

对策:避免药物滥用;避免长时间大量用药;使用肠溶剂型;选用副作用相对较少的新型药物;改变用药途径(如避免口服,改用栓剂、霜剂、贴剂等);加用胃黏膜保护药。

少数患者可出现过敏反应,药物过敏主要是由于患者再次接触起抗原或过敏原作用的药物而发生的反应,这些反应与药物的使用剂量无关。轻者光过敏、皮肤瘙痒、各种形态的皮疹如红斑、丘疹、荨麻疹或血管神经性水肿,严重者可出现剥脱性皮炎及过敏性休克。患有血管运动性鼻炎、鼻息肉、支气管哮喘三联征者,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后易诱发急性支气管哮喘,应慎用。

非甾体类抗炎药还可能造成肝脏、肾脏的损伤,出现蛋白尿、血尿,水肿、头晕、高血压、转氨酶升高、轻度黄疸、食欲差、食量减少等情况,严重者可引起急性肾功能不全,一旦出现肝、肾功能损伤,应立即停药。

极少数患者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可出现头疼、头晕、耳鸣、视听减退、困倦、意识模糊、精神错乱等中枢神经性的反应,偶可见抽搐,无菌性脑膜炎。

长期应用NSAID还可以出现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及时发现和停药后可恢复。某些NSAID可能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及血小板缺乏症。虽少见,一旦发生则较为严重,应立即停药。

小结

非甾(甾)体类抗炎药,是具有解热、镇痛、抗炎作用的一大类药;

非甾(甾)体类抗炎药,有助于缓解各类急、慢性疼痛症状,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善病情;

非甾(甾)体类抗炎药,最常见胃肠道等不良反应,需专科医师指导下选择适合患者的个体化用药方案。

来源:福医大二附院免疫科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圆白癜风抗白梦
北京白癜风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oomkg.com/wacs/170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