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习从一个传说来熟悉青娥丸,掌握它的

我们知道,中医药同时伴随着很多优美的传说,诸如神农尝百草之类,可和方剂有关的“正经”传说则不是很多,但也不是完全没有。

相传在唐朝时期,为了更好地平定偏远地区,皇帝派遣宰相郑姻出任岭南节度使,在广州开府。

郑姻到了任上之后,确实兢兢业业治理地方,没几年就扭转了前任的局面,岭南一带政通人和,和内地的交流也更加频繁。

但郑姻一来年事已高,二来又是北方人,到了岭南这“瘴荒之地”,再加上常年操劳,身体就出现问题了,主要就是身体逐渐虚弱,尤其是腿脚行走不便。

郑姻到底是封疆大吏,身体不好当然会有人专门调理,各种补益之剂吃了很多,可身体的虚弱就是不见好转,最后双脚连走路都很困难了。

这时候,一个来自爪哇的商人李摩诃献上一个方剂,郑姻服下后,不到一个月就恢复如初,完全没有腰酸腿软的痕迹。

后来,郑姻回到京城,将医院,一度成为皇宫大内的“秘方”。

再后来到了宋代,编修了官方药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这个昔日的皇宫秘方也就飞入寻常百姓家了,而且得到了一个很文雅的名字——青娥丸。

青娥,是我国传统文化里的一个优美名字,大概就是女神仙之类。而青娥丸的汤头歌诀是这样的:

青娥丸用杜仲方,补骨胡桃炒共尝,肾阳虚湿腰腿弱,大蒜捣丸一副良。

从歌诀可以看出,青娥丸的组成非常简单:杜仲、补骨脂、胡桃肉、大蒜四味而已。其中,杜仲和补骨脂需要用盐水炒制,胡桃肉也要炒黄,和大蒜一起捣碎作成小丸子,这就是传统的青娥丸配伍制剂。

按照《和剂局方》对青娥丸的介绍,倒是摈弃了相关的传说色彩,将它的功用介绍为:补肾强腰。

君药:杜仲,性味甘温而入肝肾二经,盐水炒制之后更能专入肾经,能补肝肾、强腰膝、壮筋骨,且能镇痛,杜仲是中医调治肾虚腰痛的要药,也是青娥丸的君药;

臣药:补骨脂,性味苦辛而温,入脾肾二经,盐水炒制也是引入肾经的做法,能补肾助阳,是为臣药;

佐药:胡桃仁,性味甘温而入肾经,能补肾固精,是为佐药;

使药:大蒜,性味辛热,能入脾胃肺三经,主要能宣通祛寒、行滞通络,在全方里起到燥湿散寒、壮腰止痛之用,是为使药。

总的来说,青娥丸适合的主症是因年老体弱、房劳过度而引起的肾虚腰痛,常见有疼痛不止、坐立不安、膝软乏力、过劳加重,平卧则疼痛减轻。

一言以蔽之,青娥丸是中医里对于肾虚腰痛的一个经典之剂,对后世医家有很深刻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再化裁变通,又衍生了很多的名方:

补髓丹:出自宋代王璎著写的《是斋百一选方》,就是青娥丸去大蒜,再加鹿茸、没药,增强了温肾壮阳、益精养血作用强,适合肾阳虚衰、精血亏损、身体羸弱、神疲乏力、腰膝酸痛之证。

胡桃丸:出自元代许国祯编撰的《御药院方》,就是青娥丸去大蒜,再加萆薢而成,增强了祛风湿、止痹痛的作用,适合肾虚而兼风湿的腰痛。

加味青娥丸:出自元代危亦林撰写的《摄生众妙方》,就是青娥丸去大蒜,加萆薢、黄柏、知母、牛膝,从而成为一个阴阳并补、平补肝肾之方,有滋肾助阳、壮筋强骨、祛风胜湿之用,更适合肝肾不足、腰膝酸痛、遗精早泄诸证。

需要注意的是,青娥丸最终还是一个温肾助阳的方剂,从组成就可以得知其“偏热”之性,对于肾阳虚衰、下焦阴寒之证是很适宜的,但对于肝肾阴虚火旺而至的腰痛、外感寒湿、下焦湿热、或者跌扑外伤瘀血引起的腰痛,青娥丸显然是不适合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oomkg.com/wadwh/216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