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肺竟是风湿惹的祸专家提醒应重视风
一提起“风湿病”,很多人联想到的关键词常常是:关节痛、骨质增生、潮湿天气发作等。实际上,现代医学的“风湿病”是指一组骨骼系统疾病,包括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及各种病因引起的关节和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疾病,和人体的免疫系统息息相关,也称为“风湿免疫疾病”。人体肺部是一个容易受到异常免疫反应打击的靶器官。临床上,就有患者因为“风湿肺”突然加重而生命垂危。近期,医院风湿免疫科就成功救治一例“抗合成酶综合征合并快速进展型间质性肺炎”患者,打了一场漂亮的狙“肌”战。风湿免疫科团队正在讨论病例。七旬老人反复咳喘难愈元凶竟是风湿免疫疾病今年72岁的患者陈伯(化名)平常身体健康,但近期他经常出现咳嗽咳痰,甚至走几步就喘得厉害。于是,陈伯来到医院就诊,胸部CT和核酸检测提示新冠病毒感染。经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团队细心治疗后陈伯好转出院,但出院后很快又因气促加重再次住院诊治。一周后,陈伯复查胸部CT,提示肺部多发新出现的弥漫“磨玻璃影”“实变影”和“网格影”,也就是所谓的“大白肺”,需要依靠高流量吸氧才能维持正常呼吸。但是,患者临床无畏寒发热,无咳嗽咳痰和胸痛,新冠核酸检测结果也已经转阴。入院经积极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后缺氧和气促症状却没有明显改善,背后的元凶又是什么呢?于是,医院立即组织多学科专家团队会诊。结合自身抗体、炎症指标水平、影像学资料和临床体格检查,以及陈伯的“风湿免疫疾病”家族史,推断陈伯的“大白肺”幕后凶手正是“风湿免疫疾病”。最后诊断考虑为“抗合成酶综合征合并快速进展型间质性肺炎”,于是转到风湿免疫科进一步抢救治疗。经过近2个月的积极抗炎、抑制免疫、抗肺纤维化和预防性抗卡氏肺囊虫感染等治疗,陈伯的呼吸道症状逐步改善,相关检验检查结果都有好转,复查胸部CT也显示“大白肺”逐渐吸收好转。在医护人员的悉心照护下,日前陈伯已经顺利出院。出院后陈伯规律随访各项指标都正常,日常仅需吸着低流量的氧气即能维持呼吸,基本上回归正常生活。风湿免疫疾病患者需积极预防呼吸道感染据了解,抗合成酶综合征(ASS)是特发性炎症性肌病的一种亚型,除了影响肌肉外,临床上患者经常出现肺部受累,其他症状和体征包括发热、技工手(手的掌面或侧面有皮肤粗糙增厚)、雷诺现象(肢端皮肤遇冷或情绪激动时出现变白、变紫和变红)、关节炎等。而间质性肺炎是抗合成酶综合征累及肺部的最常见临床表现,若出现快速进展型间质性肺炎,其病情发展往往十分迅猛,是患者致残和致死的重要原因。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师王育凯介绍,在临床工作中,如果医生能及早发现、诊断和治疗间质性肺炎,可在一定程度阻止疾病的进程,极大改善患者预后。“很多系统性风湿免疫疾病可以累及肺部,导致‘风湿肺’!”王育凯介绍,人体呼吸系统的任何组织结构都可能受到影响,而肺脏因含有丰富的纤维结缔组织和血液供应,再加上长期暴露于外界环境,使得肺部常常成为了异常免疫打击的主要靶器官。王育凯提醒,临床经验和观察研究均表明,肺部发生病原体感染可以诱发和加重“风湿肺”。因此,对于风湿免疫疾病患者,尤其应注意积极预防呼吸系统感染,特别是病毒感染。因为部分呼吸道病毒感染可以激活人体比较剧烈的免疫反应,产生大量的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严重的可诱发局部产生“炎症风暴”,使得肺组织受到致命性打击,如果患者已存在“风湿肺”基础,将如“火上加油”一般,导致出现灾难性的后果。王育凯建议,风湿免疫患者日常应积极控制风湿活动,通过药物、生活调节、充足睡眠、科学锻炼和良好心态让机体的免疫功能保持在最佳状态,预防感染,这对于避免诱发“风湿肺”加重和减少复发有一定好处。南方+记者彭深通讯员张熠伟受访者供图点击图片,一键报料↓↓↓彭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上一篇文章: 风湿性关节炎的主要症状表现齐鲁壹点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oomkg.com/wadwh/23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