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解读复方阿片类镇痛药临床应用中国
本文来源:实用疼痛学杂志,,15(1):2-6.
背景
疼痛是人体受到损害或疾病侵袭的信号,据统计,全球范围内慢性疼痛的患病率为12%~30%,意味着全球至少十亿人饱受慢性疼痛的折磨。年国际疼痛研究学会(InternationalAssociationforStudyofPain,IASP)对疼痛的最新定义是:疼痛是一种与实际或潜在组织损伤相关的感觉、情感、认知和社会维度的痛苦体验。急性疼痛可以演变为慢性难治性疼痛,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全社会应该加强对疼痛危害的认识,规范对疼痛的评估和管理,早期诊断,积极治疗。
目前慢性疼痛的治疗主要集中在非药物治疗(如针刺治疗、物理因子治疗、自身生活习惯调节等)、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介入治疗及手术治疗几大方面。药物治疗是疼痛治疗最基本、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据调查,约95%的慢性疼痛患者均接受过药物治疗。常用的治疗药物为阿片类镇痛药、非甾体类抗炎药、抗抑郁药和抗惊厥药物等,其中最主要的镇痛药物有两大类:非甾体抗炎镇痛药(nonsteroidalantiinflammatorydrugs,NSAIDs)和阿片类镇痛药。非甾类抗炎镇痛药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环氧合酶(cyclo-oxygenase,COX),阻断花生四烯酸合成炎性介质——前列腺素,从而发挥止痛及抗炎作用。此类药物广泛应用于各种炎性疾病、软组织损伤、风湿性及类风湿性疾病等引起的疼痛,是临床上最广为应用的一种镇痛药物。其不良反应主要有胃肠道损害、肾损害、肝损害、皮疹、过敏反应及哮喘等,由于其不良反应及封顶效应限制了在临床的应用。阿片类镇痛药物的作用机制是:通过与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的阿片受体结合,抑制传入神经末梢的神经递质如P物质等的释放发挥镇痛效应。此类药物广泛应用于癌性疼痛及其他中、重度疼痛。其不良反应主要有恶心、呕吐、便秘、呼吸抑制、耐受与成瘾等。由于其不良反应限制了在临床的应用,其中阿片类药物的成瘾性也是全球药物管理中
转载请注明:http://www.oomkg.com/wadzz/21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