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志正教授运用金匮要略理论论治风湿病

《风湿病与关节炎》官方

路志正主任医师,教授,首届国医大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名誉教授等。对风湿和类风湿关节炎、白塞氏综合征、干燥综合征、胸痹等疑难病症,均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路志正教授运用《金匮要略》理论论治风湿病经验

杜 羽,姜 泉

风湿病是指感受风寒湿邪引起的以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肿大、变形、僵直、活动受限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证,包含西医学的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等疾病。《金匮要略》立痉湿暍病篇、中风历节病篇及血痹虚劳病篇等开创了风湿病辨证论治之先河。路志正教授临证组方崇尚经典,善于运用化裁经方。在风湿病的论治上,路志正教授常常运用《金匮要略》中的理论辨治相关疾病,疗效显著。现总结路志正教授运用《金匮要略》论治风湿病的主要思路及治法。

1分析病因,风湿病外因为风寒湿,内因多在脾胃

路志正教授强调:“要想抓住疾病的本质,首先要搞清楚其发生的根本原因。”对于风湿病的病因,路志正教授认为,《金匮要略》秉承了《内经·痹论篇》中“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的思想,风寒湿三邪为致病的外因,风寒湿邪气侵入,流注经络关节,阻滞经络气血,故而出现各种不同症状。其次,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受伤,气血生化不足,诸痹遂起。如《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篇》有述:“盛人脉涩小,短气,汗自出,历节痛,不可屈伸,此皆饮酒汗出当风所致。”其人素饮酒本湿盛,脾喜燥恶湿,湿邪黏腻,易阻遏阳气,又加汗出当风,风与湿合,搏于关节经络,成历节痛,不可屈伸。路志正教授在临床上多用调理脾胃之法论治风湿病。路志正教授认为,内伤脾胃,气血生化乏源为风湿病主要内因。由此,路志正教授治疗风湿病多在祛外邪的同时,兼以调和脾胃,使气血生化有源,正气得生,邪气难侵。

2 治风湿病要辨明病性、病位、虚实,抓住主要矛盾

  辨证论治是仲景学说的精髓,张仲景对风湿病的辨证继承了阴阳、表里、虚实、寒热的八纲辨证和脏腑、经络、三焦理论。路志正教授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与理论探索,在风湿病的辨证治疗上,多重视辨病性、辨病位和辨虚实3个方面。

2.1 辨病性 《金匮要略》有述:“寸口脉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为肾,弱即为肝,汗出入水中,如水伤心,历节黄汗出,故曰历节。”“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此为湿痹。”两者同为外感湿邪,病湿痹者先有“太阳病”,根据《伤寒论》中的论述知道太阳病体质的人身体素质相对偏好,而病历节者“寸口脉沉而弱”“沉主骨在肾,弱主筋在肝”,可见其人先有气血不足,精血亏虚,与病湿痹者的体质相差较大。这样两个不同体质,不同内因的人,同样外感湿邪,其后所得病证完全不同,论治也不尽相同。

  所以,在治疗风湿病时要先辨明病性。如同为历节,风湿历节,因风寒湿久郁化热伤阴者,治当祛风除湿,行痹清热,方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寒湿历节,因风寒湿痹,阳气不得温通者,治当温阳逐寒、除湿宣痹,方用乌头汤。又如湿邪致病,由于兼邪不同,体质有异,其病性亦不同,湿邪偏重者,以身体重着疼痛为主症。偏于寒湿者,其疼痛较甚;偏于风湿者,则多游走性疼痛。路志正教授多次强调这几个方面临床上要注意加以辨别。

2.2 辨病位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篇云:“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此段示人辨证时须首先辨明病之在表在里,在脏在腑,入经入络。风湿寒湿在表,身体疼痛,恶寒无汗者,用麻黄加术汤发汗解表,散寒除湿;风湿在表一身尽痛,发热,日晡所剧者,用麻杏苡甘汤宣散风邪,清热祛湿。历节病在肝肾气血,治疗时以通阳宣痹,补气血,养肝肾为主;血痹阴阳俱微,病营卫,治宜调和营卫,补气以血。同理,路志正教授在临床治疗上多先辨明病位,再根据病因采用因势利导的方法,风湿在表用微汗法,在上用宣肺法,偏于中下用通利法。

2.3 辨虚实 《金匮要略》首篇即引《经》云:勿令“虚虚实实”,应“补不足,损有余”,示以辨别虚实的重要性。虚实是辨别正气强弱和邪气盛衰的纲目,也是决定治疗用攻用补的依据,对指导临床治疗有很重要的意义。如风湿表气亏虚,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用防己黄芪汤益气固表,祛风除湿;风湿表阳虚,身体疼痛,不能自转侧,脉浮虚而涩,小便不利,大便反快者,用桂枝附子汤温经助阳,祛风化湿;风湿表里阳气俱虚者,出现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者,用甘草附子汤振奋表里之阳,祛风湿止痛。

  临床上辨治风湿病,尤其要明辨证、抓主要矛盾。如路志正教授所述,临证中常遇到一些患者,所述症状支离琐碎,不甚典型,有的症状则忽略不述,给辨证带来不便。因此,要善于在错综复杂的症状中,抓住主症,因势利导。

3 路志正教授治疗风湿病主要治法

对于风湿病,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创立了丰富的治法。路志正教授在临床上结合《金匮要略》理论治疗风湿病主要运用以下几法。

3.1 解表发汗 解表发汗是治外湿之大法。张仲景遵《黄帝内经》“其在皮者,汗而发之”之旨,指出“风湿相搏,一身尽疼痛,法当汗出而解”;但强调不可大汗,因“汗大出者,但风气去,湿气在,是故不愈也”,应当微发其汗,才能使“风湿俱去也”。路志正教授在临床上见风湿病因感冒、咳嗽后病情复发加重的患者,此时依此法先解表祛邪,待表证除,再治其本。

3.2 除湿蠲痹 风湿病往往素有内湿,内湿不除,最易招致外湿,而成内外合湿之湿痹。湿邪为病可见肢体肿胀疼痛、活动不利、沉重等,治湿之法除发汗以外,还可利小便。如《金匮要略》原文中指出:“湿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若湿邪内阻,阳气不化,脾困不运,则小便不利,大便溏泄。用利尿法治疗,使小便通利,则内湿得去,大便转正常。内湿去,阳气复,又可助驱散外湿。路志正教授有论“北方亦多湿”,其结合现代人嗜食膏粱厚味、助湿生痰,嗜食生冷、困遏脾阳,饥饱无度、脾失健运等不良生活方式阐释外有风寒湿邪、内生湿热,患湿阻之人亦不少见。因此,从湿论治风湿病不可忽视。

3.3 温经散寒 风湿病多为风邪与寒湿之邪相合而致病;而寒湿为阴邪,易阻遏阳气。温经通阳法能温化寒湿,宣通阳气,既适合外湿,又适合内湿。《金匮要略》中用到的麻黄、桂枝、干姜、附子、乌头等均为温经通阳之品。运用此法时,路志正教授认为乌头太过辛热,风湿病患者体质多虚多瘀,易温但不宜过温,常用制附子和藤类药物温经通络,兼护脾胃而不伤正。

3.4 益气养血 机体气血不足,关节失于濡养,可致关节、肌肉疼痛,《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篇》曰:“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此法补气生血,巩固后天之本,促进气血的生化,常可改善患者体质,减轻病痛。临床如治疗产后风湿症,路志正教授屡用调和营卫之法,效如桴鼓。在运用此法时,路志正教授时时不忘兼顾脾胃,指出人体是一个不断运动变化、推陈出新的有机整体,脾胃位居中焦,为机体升降出入的枢纽,《素问·经脉别论篇》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脾胃和,运化通,人体气血得生,才能充养四肢筋骨百骸,使邪去而不伤正,滋养而不滋腻。

摘自:杜羽,姜泉.路志正教授运用《金匮要略》理论论治风湿病经验.风湿病与关节炎,,7(5):48-50,67.

《风湿病与关节炎》官方。

长按识别







































祛白专家癜风会诊
北京的白癜风医院有哪些


转载请注明:http://www.oomkg.com/wahl/156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