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病常见的免疫学检测项目及意义

免疫学检查是指借助免疫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理论或方法,对免疫分子(抗原、抗体、补体、细胞因子等)和免疫细胞进行定性、定量检测。临床上,免疫学检查可用于疾病的诊断、病情检测和疗效评价等。

简单来说,免疫学检查是机体识别“自身”与“非己”抗原,对自身抗体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产生排斥作用的一种生理功能的检测。免疫学检查项目包括免疫球蛋白、心肌肌钙蛋白、肌红蛋白等。

免疫学检查项目包括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D(IgD),免疫球蛋白E(IgE),心肌肌钙蛋白T(cTnT),肌红蛋白(Mb),类风湿因子(RF)。

风湿病与免疫学检验的联系日益紧密,免疫实验广泛应用于风湿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判断。熟练判读相关化验指标,做出相应诊疗方案是每位风湿免疫科大夫的必备技能。接下来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常见风湿病的免疫学检测:风湿病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一、检查项目:C反应蛋白检验、抗链球菌0、周围血白细胞计数

二、实验室检查:

()常规检查:风湿病是侵及全身多系统多脏器的疾病,所以要对患者作全面的检查,血,尿,便,血沉,CRP,全面生化检查(肝功能,肾功能,肌酶谱等)。

()血清学检查:

①一般性:RF,C3,C4,CH50,CIC,IgG,IgA,IgM,IgE。

②特殊性:

A.抗核抗体谱对风湿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般先做ANA,如滴度:40,则应进一步检查其他项目。

B.HLA:虽然HLA与风湿病有密切的相关性,但目前对其了解还不多,常用的,比较有特异性的如HLAB-7对AS阳性率可高达8.8%,对赖特综合征也可达到40%,在银屑病仅为0%;DR4/DR对RA阳性率为49-79%,JRA为7%,但JRA的Dw4为6%,Dw4为47%,DR3在SLE仅为.7%,在pSS为5.6%。Behcet病仅有3.3%HLAB5为阳性。

C.其他:如抗角蛋白抗体(AKA),抗组蛋白抗体(Anti-histoneantibody),抗磷脂抗体,抗核周因子(ANCA)等对一些病有诊断参考价值。

(3)关节液检查:新鲜的关节液是很重要的,应作常规,培养,血清学及免疫学检查。

三、影像学检查:

()X-线平片:一般常用正,侧位,大小关节皆可,四肢,肩,脊柱,骶髂各关节;根据不同疾病及部位,还可有不同的要求,对骨骼受损或增生病变一般显示清楚,但由于影像重叠,早期细小病变不易看清;对滑膜,关节囊,软骨,半月板,韧带则不显示。

()计算机体层显像(CT):可以在一个横断面上准确的显示不同组织密度的微小差异,是观察骨关节及软组织细小病变的较理想的检查方法。多用于AS的骶髂关节,脊柱;膝关节的软骨及半月板病变,SLE的脑部改变;早期肺间质性改变等。

(3)磁共振成像(MRI):对骨关节及软组织病变,具有比X线,CT更高的分辨率,对软组织显像优于CT。多用于观察骨,软骨,半月板,筋膜的诊断;对脑组织,脊髓病也很有帮助。

(4)造影:

①关节造影:一般用过滤空气或有机碘溶液,也可同时使用两种,称为双对比造影。可以显示关节软骨,半月板,滑膜和韧带等结构。对关节内病变的诊断很有帮助,多用于四肢大关节,但现已较少应用。

②血管造影:分为动脉造影和静脉造影,对大动脉炎或血管炎的诊断很有帮助。

(5)关节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关节内各种组织的病变,特别是对滑膜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很大意义。必要时可以取滑膜活检和手术治疗。

(6)活体组织检查:对诊断困难的病例,此种检查,可以协助确诊。如皮肤,唇粘膜,肾,肝,关节滑膜,血管,肌肉,骨,软骨等。有时还要作免疫组化染色。

(7)同位素骨扫描:对鉴别骨瘤(原发或继发性),骨髓瘤有很大帮助。

(8)超声波检查:对关节囊,软骨,滑膜厚度,积液情况可以判断。

抗核抗体检测项目:

一、广义的抗核抗体(ANA):抗核抗体(ANA)是风湿免疫科的一个必查项目,对临床怀疑有风湿病的患者,医生都会开具这项检查;除此之外,ANA阳性还见于多种非风湿病患者,如慢性乙肝、丙肝、甲亢、甲减、肺结核、慢性感染等,但通常均为低滴度或中等滴度,少数健康老年人也可出现低滴度ANA。

二、可提取性核抗原抗体谱测定:不同抗核抗体对应的临床意义不同,详见下表。

补体系统:

补体成分或调控蛋白的遗传缺陷可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复发性感染和血管神经性水肿。补体系统功能下降及补体成分的减少对某些疾病的诊断与疗效观察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补体C3: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β球蛋白,在补体系统各成分中含量最多,也是一种急性时反应蛋白。

增高:常见于一些急性时相反应,如急性炎症、传染病早期、肿瘤、排异反应急性组织损伤。减低:常见于SLE和RA活动期、大多数肾小球肾炎(如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炎、狼疮性肾炎、基底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性肝病、肝硬化、肝坏死、先天性补体缺乏(如遗传性C3缺乏症)等。由于消耗或丢失过多或是由于合成能力降低导致补体减低。

二、补体C4:是一种多功能β球蛋白,在补体活化、促进吞噬、防止免疫复合物沉着和中和病毒等方面发挥作用。

增高:见于各种传染病、急性炎症(如急性风湿热、结节性动脉周围炎、皮肌炎、关节炎)和损伤。降低:见于自身免疫性肝炎、狼疮性肾炎SLE、型糖尿病、胰腺癌、多发性硬化症、RA、IgA肾病、遗传性IgA缺乏症。在SLE中,C4的降低常早于其他补体成分,且缓解时较其他成分回升迟。风湿系列免疫学检查项目:

一、类风湿因子(RF):本试验的特异性不高,类风湿关节炎(RA)的阳性率约为90%;也可见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感染、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

RF有多种抗体类型,包括IgM、IgA、IgG、IgD、IgE,通常检测的是IgM型,RF-IgM型与疾病活动度相关,高滴度伴有严重关节功能障碍时,通常提示患者预后不良;RF-IgA型与骨质破坏有显著的相关性;RF-IgG型与滑膜炎、血管炎及关节外症状密切相关。

二、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ASO):溶血素“O”是A群溶血性链球菌产生的具有溶血活性的代谢产物。阳性表示近期内有A群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常见于活动性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肌炎、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皮肤和软组织的感染等。

三、环瓜氨酸肽抗体(CCPAb):主要用作RA的早期诊断,是发生RA发生关节侵蚀的危险因素。

免疫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可分为IgM、IgG、IgA、IgD、IgE五大类,其中IgM、IgG、IgA的含量较高,与风湿免疫疾患关系密切。

一、免疫球蛋白G(IgG):是人体含量最多和最主要的Ig,占总免疫路蛋白的70%-80%,属再次免疫应答抗体。IgG增高:是再次免疫应答的标志。常见于各种慢性感染、慢性肝病、胶原血管病、淋巴瘤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LE、RA等。

二、免疫球蛋白M(IgM):初次免疫应答反应中的Ig,无论是在个体发育中还是机体受到抗原刺激后IgM都是最早出现的抗体,因此单纯IgM增加常提示为病原体引起的原发性感染。IgM病理性增高:见于初期病毒性肝炎、肝硬化、RA、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等。

三、免疫球蛋白A(IgA):IgA病理性增高:见于SLE、RA、肝硬化、湿疹和肾性疾病等,在中毒性肝损伤时,IgA浓度与炎症程度相关。

IgM、IgG、IgA的病理性降低通常见于各种先天性和获得性体液免疫缺陷病、联合免疫缺陷病重链病、轻链病、肾病综合征病毒感染及服用免疫抑制剂的病人。还可见于代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和肌营养不良等。

炎性反应物检查:

一、红细胞沉降率(ESR):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率,简称“血沉”。

血沉病理性增快:常见于各种炎症性疾病;组织损伤及坏死导致血沉增快:如急性心肌梗死时血沉增快,而心绞痛时则无改变;增长迅速的恶性肿瘤导致血沉增快。血沉减慢一般临床意义较小。

二、C反应蛋白(CRP):是种由肝脏合成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是急性时相反应极灵敏的指标。

三、CRP升高:见于化脓性感染、组织坏死(心肌梗死、严重创伤、大手术、烧伤等)、恶性肿瘤、结缔组织病、器官移植急性排斥等。

鉴别细菌性或非细菌生感染:前者CRP升高,后者不升高。

鉴别风湿热活动期和稳定期:前者升高,后者不升高。

鉴别器质性和功能性疾病:前者升高,后者不升高。

患者可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oomkg.com/ways/207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