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述风湿寒性关节痛

说起关节疼痛,许多人都会想到风湿、类风湿。其实关节疼痛最多见的疾病不是风湿、类风湿,而是风湿寒性关节痛。

风湿寒性关节痛是指人体感受风、湿、寒后引起的肌肉、关节疼痛为主的一种疾病。本病在祖国医学中属于痹证范畴,早在二千多年前《素问·痹论》就有“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的记载。

1病因病理

西医认为风湿寒性关节痛的病因尚未清楚。从客观看,风湿寒邪是本病发生的重要外在因素,通过病史调查发现,本病都有被风湿寒邪侵袭的历史,其常见的病因有:

久居寒湿之地或高寒野外作业、野外宿营。

劳累过度、汗出受风、抵抗能力下降。

受寒饮酒,使皮肤血管扩张,易受风湿寒。

室内外温差过大,突然外出,不能适应气温的变化而感受风湿寒。

汗后游泳、水中作业、感受寒湿。

妇女产后,月经期间,劳动保护不全,防寒设备简陋等,感受风湿寒。

此外,病后、发热下水,流产引产,骑摩托车,夏天潮湿的地板,睡时吹电风扇、空调等情况都与本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在人体抗病能力低的情况下,风湿寒邪侵入人体,留于肌肉关节,形成某种病理产物,刺激周围神经、血管、肌肉等组织,而致肌肉、关节疼痛、酸麻、沉重等一系列风湿寒性关节痛的临床表现。其病理变化可见炎性细胞或小血管管壁增厚和血管内皮细胞增生。通过动物模型及患者组织病理学研究,风湿寒性关节痛其存在一定的微循环、炎症介质、软骨代谢等病理学改变。

中医认为:正气不足是风湿寒性关节痛的内在因素和病变的基础。体虚腠理空疏,营卫不固,为风湿寒邪创造了条件,正气不足,无力驱邪外出,病邪稽留而病势缠绵。

2临床表现

轻者在局部,即某处肌肉或1、2个关节(多为膝、髋、肘、肩、背)疼痛、酸麻、沉重、乏累、屈伸不利。

重者可发生人身肌肉、大小关节疼痛(无红肿),关节活动因疼痛受限,甚至卧床不起。

患病后持续多年不愈,反复发作由轻到重,从局部到全身酸痛、四肢沉重,发病部位关节无红肿的炎症表现。

部分病人自觉全身肌肉关节酸胀,有一种难以表达的不适。

治愈后关节功能恢复正常不留下畸形。

遇冷或天气变化如:刮风、阴天、下雨、雪病情加重。患者自嘲“关节是气象台”。

在出现关节疼痛之前,会有明显的疲劳感、食欲差、睡眠不好、周身不适等前驱症状。

3诊断

病史:有风湿寒邪的侵袭史。

症状:某些关节或肌肉酸楚、麻木、疼痛甚至剧痛,活动困难,遇冷或天气变化时(阴天、下雨、刮风)病情加重。

体征:受累关节因疼痛所致活动功能受限,但活动后减轻,多数病例只痛不肿,少数病历在关节周围轻度肿胀(无红热)。

实验室检查:血沉绝大多数正常,少数稍快,抗“O”、类风湿因子、血常规等皆正常。

X线检查:除少数病例可见软组织肿胀外,一般无骨质改变。由于风湿寒邪(尤以湿或寒湿之邪)长期刺激,部分病例可发生骨质增生,故应进行X线摄片予以排除。

预后:缓解期或治愈后受累关节不留畸形,关节功能恢复正常。

4治疗

一般治疗

1、尽量避免在工作及生活中再受风湿寒邪侵袭。尤其要避免汗后受风。

2、注意不要在对流风口乘凉或在树下以及室内开窗睡觉,更不要图一时之快用电扇行吹风消汗。

3、妇女产后,气血津液不足,体质较弱,更要注意保护调养。要进行合理的体育锻炼。

4、许多患者关节因疼痛可出现活动受限,久之可出现废用性肌萎缩。要进行关节功能锻炼。

西药治疗

非甾体类抗炎药对大多数风湿寒性关节痛有效,为对症治疗药物,常用的有阿司匹林,布洛芬,吲哚美辛,非普拉宗,双氯芬酸,阿西美辛及舒林酸等,现在常用的是戴芬,是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肠溶胶囊,效果较好,也是副作用最小的非甾体类抗炎药。

此类药物因均有抑制机体前列腺素合成的作用,故可能发生相似的副作用,如可引起胃炎、胃溃疡、以至胃出血。

中医治疗

1、中医辨证治疗

①风重型关节痛

主证:全身各关节、肌肉游走窜痛(酸痛),脉多浮缓或弦缓,舌质淡、苔薄白,其特点是每遇刮风则病情加重(酸痛难忍),疼痛部位不固定。

治则:祛风通络,散寒除湿。

药物:防风汤加减。

防风10g,秦艽10g,麻黄6g,羌活10g,独活10g,肉桂4g,当归10g,威灵仙10g,葛根10g,茯苓10g,甘草9g,生姜5片。

加减:若伴湿证者加薏苡仁,苍术,伴寒证者加制川乌,麻黄。

②湿重型关节痛

主证:患病局部沉重、酸楚或麻木不仁,关节屈伸不利,活动时多有骨擦音(软骨磨擦),脉缓或濡,舌质淡,苔白腻或微黄腻。其特点是遇阴雨或接触冷水时病情加重。

治则:除湿通络,祛风散寒。

药物:薏苡仁汤加减。

薏苡仁30g,苍术10g,羌活10g,独活10g,莶草15g,防风10g,制川乌6g,麻黄6g,桂枝6g,当归10g,川芎10g,甘草10g,生姜3片。

加减:若伴风证者加秦艽,伴寒证者制川乌加量。

③寒重型关节痛

主证:患病局部肌肉、关节皮肤发凉,固定性剧痛或挛缩拘急,疼处有冷感,脉弦紧或沉紧,舌质淡苔白或白滑。其特点是遇冷病情加重,遇热则病情好转。

治则:温经散寒,祛风除湿。

药物:乌头汤加味。

制川乌10g(加白蜜先煎),麻黄6g,芍药15g,黄芪15g,鸡血藤30g,乳香、没药各6g,甘草10g。

加减:若伴风证者加秦艽,伴湿证者加薏苡仁,苍术。

④风湿型关节痛

主证:肌肉、关节既有游走窜痛又有沉重感,脉多浮缓,舌质淡红,苔微黄腻。其特点是遇刮风下雨则病情加重。

治则:祛风胜湿,散寒通络。

药物:羌活胜湿汤加减。

羌活10g,独活10g,防风6g,藁本6g,川芎6g,川萆解15g,蔓荆子3g,甘草6g。

⑤寒湿型关节痛

主证:患病局部发凉(出冷汗),固定性剧疼,且沉重发板,严重者活动困难,甚至呈瘫痪状态,失去劳动能力,脉沉缓或沉紧,舌质淡,苔滑或白腻。其特点是遇冷或阴天下雨病情加重。

治则:温经散寒,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药物:益火散寒汤与海桐皮汤合并加减。

桂枝10g,肉桂4g,干姜6g,制川乌6g,羌活10g,海桐皮15g,苍术10g,防己10g,乌蛇10g,丹参15g,陈皮10g,甘草6g。

2、中成药

有祛风舒筋丸、舒筋丸、祛风止痛片、寒湿痹冲剂等。

3、药酒:可以自己配制。

①白花蛇酒:白花蛇1条,白酒ml。将白花蛇浸入白酒内,浸泡7天即可。每次服1小杯,每日2次。

②三蛇酒:乌梢蛇1g,大白花蛇g,蝮蛇g,生地g,冰糖0g,白酒kg。将三种蛇剁去头,用酒洗净切成短节,生地洗净泥沙切碎待用。冰糖置锅中,加入适量水置火上加热熔化,待糖汁成黄色时,趁热用一层纱布过滤去渣,待用。另将白酒装入酒坛,三蛇、生地直接倒入酒中,加盖密闭,每天搅拌1次,10~15天后开坛过滤,加入冰糖汁,充分拌匀再滤1次即成。每次服1小杯,每日2次。

③活血通络酒:全虫10g,乌蛇10g,蜈蚣10g,土元10g,地龙10g,白酒g。上药共捣碎,加入白酒中,浸泡1周即可。每次服10~20ml,早、晚各1次。

4、熏洗方

①二乌熏洗方:生川乌、生草乌、透骨草、莪术、制乳香、制没药、威灵仙、桑寄生、皂角刺各15g,生马钱子、北细辛、仙灵脾各10g,酒当归20g,制南星12g。上药共研粗末,装入布袋内,清水浸泡1小时,文火煎煮,30分钟以上即可。先熏后洗,使用药袋熨患处,洗浴时略加活动关节,以利血行。每次熏浴热熨半小时以上,每日1次,每剂可用2日,7~10天为1疗程。

②干姜熏洗方:干姜60g,干辣椒30g,乌头20g,宣木瓜25g。上药加清水0ml,煮沸30~40分钟,趁热熏蒸患处,待温后将药液倒入盆中用消毒巾蘸药液擦洗患处,或直接用药液洗浴患处,如此反复擦洗,热敷2~3次,每日早、晚各1次。每剂可用2天。

5预防

1、加强锻炼,增强身体素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如保健体操、练气功、太极拳、做广播体操、散步等。

2、避免风寒湿邪侵袭:要防止受寒、淋雨和受潮,关节处要注意保暖,不穿湿衣、湿鞋、湿袜等。夏季暑热,不要贪凉受露,暴饮冷饮等。一旦受寒、冒雨等应及时预防,如服用姜汤、午时茶等。

3、注意劳逸结合:有些风湿寒性关节炎患者往往由于劳累而重新加重或复发,所以要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劳逸结合。

4、保持正常的心理状态:有一些患者是由于精神受刺激,过度悲伤,心情压抑等而诱发本病的;而在患了本病之后,情绪的波动又往往使病情加重。这些都提示精神(或心理)因素对本病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保持正常的心理状态,对维持机体的正常免疫功能是重要的。

5、使关节保持适当的活动范围,静止时关节要处于功能的位置。避免因关节疼痛不活动导致肌肉萎缩,关节功能退化。

6饮食营养

饮食应以清淡营养为主。不要过多食用肥腻食品、海鲜以及过酸、咸的食物。因为风湿寒性关节痛是慢性病,所以患者的营养摄入很重要。应多加食用高蛋白、高维生素和易消化的食物,也可以增加餐饮量或次数,以供给足够的热能。一般食物应该采取蒸、炖或者煲汤等方法,以保持食性不变。









































中科白癜风医院好吗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路线


转载请注明:http://www.oomkg.com/wazlyy/160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