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之歌全国先进工作者康爱国治虫尖兵
治虫“尖兵”
——记全国先进工作者、康保县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康爱国
康爱国在温室大棚了解黄瓜病虫害情况。受访者供图
他年复一年地穿行于田间地头,进行农作物病虫测报,监测农区鼠害。春夏秋冬、寒来暑往,他经受过肆虐的风沙、炙热的骄阳、刺骨的寒风,更历经过无数次的挫折与失败。但他从未放弃过心爱的植保事业,无怨无悔地坚守在植保岗位上,以科技工作者质朴的情怀,扎根康保大地37载。
37年来,他不图名利,潜心钻研,最终成长为全国草地螟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先后获得5项国家专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他就是刚刚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的康保县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康爱国。
防治病虫害的“尖兵”
“我这半辈子打交道最多的是农业病虫害。”55岁的康爱国提起虫子便来了兴致。他说,参加工作以来,他就一直承担着草地螟、粘虫、马铃薯晚疫病、农区鼠害等多项国家重大病虫系统监测任务,“对它们搞好监测,关乎粮食安全生产”。
11月初,康爱国刚结束了全国农技中心组织的内蒙古地区关于草地螟的调查研究。康爱国是全国唯一县级专家组成员,对草地螟的研究长达37年。
草地螟是一种迁飞性和毁灭性的害虫,草地螟监测和预警是世界性的难题,也是我国的六大病虫害之一。为了掌握草地螟的发生规律,从土地解冻开始至封冻前,康爱国每天坚持搞田间系统调查。
每年4-10月是他最忙的时候。“每天凌晨四五点钟,别人还在睡梦中,我就到田间进行监测和普查了。”康爱国说,病虫害野外田间调查是长年累月的事,特别是夏天,由于坝上地区紫外线照射强烈,长时间在田间调查,中暑是常有的事,脸和身体裸露地方被晒得黑紫,有的还脱了皮,同时还要忍受蚊虫叮咬。就是在这样艰苦的工作环境条件下,康爱国仍然收集、整理和积累了数十万详实的一手数字资料。
年北京奥运会和年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举办期间,康爱国承担了北京外围重大迁飞性害虫监控任务。为了准确掌握北京外围重大迁飞性害虫发生动态,他和同事全天候监控,将监测数据及时上报,圆满完成了对外围重大迁飞性害虫监控任务。
“目前康保县草地螟系统监测资料长达37年以上,在国内是时间最长、最完整的。因此,我们植保站被国家测报处称为草地螟系统监测的‘侦察兵’和‘前哨’。”作为草地螟主要研究人员之一,康爱国多次参加国家、省、市科研推广项目,获得多项创新研究成果,采用马尔科夫链理论在国内率先完成了草地螟数学预测模型,解决了困扰我国草地螟长期或超长期预报的瓶颈问题,连续10年长期预报准确率%。
年7月,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康保草地螟野外实验站正式成立,成为我国成立的唯一一个县级草地螟研究实验站。
田野的“守护者”
“农民收入靠种地,一旦发生病虫害,他们一年的辛苦都白费了,我干的这份工作能帮助老百姓解决点实际问题。”37年来,康爱国始终践行着当年日记写下的那句话:植保人,初心在;不拼命,事不成。
康保县植保站是张家口市唯一的国家级农作物病虫鼠害测报区域站,承担着国家、省、市下达的草地螟、粘虫、地下害虫、马铃薯晚疫病、农区鼠害等多项重大病虫系统监测任务。康爱国作为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担负着站里主要工作。
康保县地形复杂,乡村和田间道路周边多沟堑。康爱国的代步工具就是一辆摩托车,往往天没亮就出发,天黑才回家,一天下来行程至少公里。有一次,康爱国发生车祸,头部动脉血管被碰破,血喷不止。常年的超负荷野外工作,康爱国还患上了日光性皮炎、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每遇阴天下雨,腿部和肩部关节疼痛难忍。
病痛并没有打垮康爱国,反而磨砺了他做好植保工作的顽强意志。年,康爱国首次承担省科委下达的草地螟生物学特性研究课题。在项目实施的3年中,他查资料、蹲现场、搞调查、采数据,有时为了采集一个标本,他在地里一蹲就是一天;有时为了获得一个准确的数据,他要跑遍全县每个试验点。
3年下来,大量详实的数据,使项目顺利通过成果验收,并获得河北省科技进步奖。年,中国植保学会在广西召开全国重大病虫预警和防控技术研讨会,康爱国是应邀参会的唯一基层代表。
农民的“贴心人”
采访康爱国期间,他的手机不停地响,收到的90%的信息跟病虫害防治有关。“我既是一名专业的植保技术人员,又是一名农业技术指导员,不分分内分外,尽心干事,务求成事。”康爱国的手机里存着许多农户、合作社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oomkg.com/wazlyy/21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