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的风湿免疫病系列56丨奇怪的关节

北京白癜风治疗效果好的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hj_bjzkbdfyy/

奇怪的关节痛

奇怪系列(56)病情介绍

现病史:患者女,58岁,农民,因“全身肌痛、关节肿痛5月,双下肢水肿1月”于年07月16日入院。

1)5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手臂、右腕关节、肩关节、背部、右手、右侧臀区疼痛,伴盗汗、口干、口苦、提重物受限,医院查ANA+,抗RNP抗体+;诊断“结缔组织病”,予以甲强龙、来氟米特、羟氯喹治疗,患者症状稍好转,药物逐渐减停。

2)2月前,再次出现右侧臀区疼痛,伴全身肌肉酸痛,医院予以针灸理疗未见明显好转。

3)1月前,患者出现双下肢水肿,伴左侧胫前结节性红斑,于外院就诊,考虑“结缔组织病、右侧腓静脉血栓、右侧股动脉粥样斑块”予以抗感染、止痛、利尿消肿、抗凝等对症治疗,患者症状无明显好转。

入院查体

轮椅推入,双下肺呼吸音低,心脏腹部查体无异常,双上肢肌力正常,右下肢被动体位伴轻度肌萎缩,左侧胫前结节性红斑,四肢凹陷性水肿,右腕、右髋关节压痛明显。入院后监测体温提示:夜间低热,最高达38.4℃,可自行退热。

辅助检查

:CRP55.87mg/L,ESR91mm/h。

:HB98g/L,肝肾功正常。

:结核抗体、T-SPOT、真菌D、PCT、TORCH、呼吸道病原九联、EBV、HCMV等均未见明显异常。

:ANA1:,抗RNP/sm抗体阳性,肌炎抗体等抗体及HLAB27未见异常。

l关节超声:右腕关节滑膜增生、骨侵蚀。

l胸部CT:双侧胸腔少量积液,双肺下叶炎症改变。

lMRI提示:T8椎体轻度压缩性改变,腰骶部皮下软组织肿胀,两侧髋关节少量积液,右侧骶髂关节炎,右大腿及会阴部局部软组织肿胀,肌间隙少量积液,右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T8椎体压缩变扁

骶髂关节炎

疑惑?

那么患者全身肌痛、关节肿痛、双下肢水肿原因是什么呢?

结合病史,我们首先考虑脊柱关节炎。患者有臀区疼痛,MRI提示:骶髂关节炎,故考虑,但该患者为中老年女性,且HLAB27阴性,发热,这些均不支持脊柱关节炎,因此诊断需格外谨慎。

其次该患者需除外皮肌炎,支持点:发热、肌肉疼痛,但患者检查无激酶增高,无肌炎特异性抗体阳性,MRI也无肌肉的炎症信号。

最后该患者因反复夜间发热,伴随盗汗,需警惕结核感染可能,但入院后完善PPD、TBspot这些结核相关检查均为阴性,且肺部未见典型结核感染表现,故可能性较小。

经过我们仔细追问病史得知,患者所住地区发现羊群患有布鲁氏杆菌病,后有当地村民确诊布鲁氏杆菌病,患者有养牛及到羊群放牧区活动史。患者丈夫曾有布病羊群放牧史,患者丈夫曾因腰痛等不适当地诊断“椎体结核”,予以利福平治疗后好转。

因此结合患者所在地区有布鲁菌病的流行病学史,患者有接触过发病羊群,患者入院后热型呈波状热、盗汗、贫血、关节疼痛、肌肉疼痛等表现,于是我们进一步完善布鲁菌病凝集试验,结果提示:布氏杆菌平板试验阳性,布病血清凝集试验阳性。

最终诊断为:布鲁氏杆菌病,累及肺部、肌肉、关节(胸椎、骶髂、外周关节),予以多西环素+利福平+阿米卡星抗感染,间断静滴甲强龙抗炎,柳氮磺吡啶免疫抑制,同时对症支持治疗,患者很快热退、症状得到缓解。

布鲁氏杆菌病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疾病。患病的羊、牛等疫畜是布病的主要传染源,布鲁氏杆菌可以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消化道和呼吸道等途径传播。

布鲁氏杆菌进入人体后,即被吞噬细胞吞噬,若人体抗菌能力强,病菌即被消灭。如果病菌增殖到一定程度时,则容易侵入血循环,在肝、脾、骨髓、淋巴结等中形成多发感染灶。本病以Ⅳ型迟发变态反应为主,变态反应常发生在骨、关节、肌肉。

1.发热:典型病例表现为波状热,常伴有寒战、头痛等症状,部分病例可表现为低热和不规则热型,且多发生在午后或夜间;

2.多汗:急性期病例出汗尤重;

3.肌肉和关节疼痛:为全身肌肉和多发性、游走性大关节疼痛。部分慢性期病例还可有脊柱(腰椎为主)和骶髂关节受累;

4.肝、脾及淋巴结肿大;

5.其他:男性病例可伴有睾丸炎,女性病例可见卵巢炎;少数病例可有心、肾及神经系统受累表现。

(一)常规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多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多,有时可出现异常淋巴细胞,少数病例红细胞、血小板减少。

2.血沉:急性期可出现血沉加快。

(二)免疫学检查:

1.布鲁氏杆菌平板凝集试验阳性,用于初筛,

2.布鲁氏杆菌试管凝集试验阳性,可确诊。

(三)病原学检查:

血液、骨髓、关节液、脑脊液、尿液、淋巴组织等培养分离到布鲁氏菌。急性期阳性率高。

1.流行病学史:发病前与家畜或畜产品、布鲁氏菌培养物等有密切接触史;

2.临床表现:有发热,乏力,多汗,肌肉和关节疼痛,或伴有肝、脾、淋巴结和睾丸肿大等表现;

3.辅助检查:布氏杆菌平板凝集试验、布病血清试管凝集试验阳性,病原学检查分离到布鲁氏菌。

结合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不难诊断。

(一)一般治疗:注意休息,补充营养,高热量、多维生素、易消化饮食,维持水及电解质平衡。高热者可用物理方法降温,持续不退者可用退热剂等对症治疗。

(二)抗菌治疗:治疗原则为早期、联合、足量、足疗程用药,必要时延长疗程,以防止复发及慢性化。

①一线用药:多西环素合用利福平或链霉素;

②二线用药:不能使用一线药物或效果不佳的病例可酌情选用以下方案:多西环素合用复方新诺明或妥布霉素;利福平合用氟喹诺酮类。

③难治性病例可加用氟喹诺酮类或三代头孢菌素类,直到布氏杆菌凝集试验阴性后再继续应用2周。

④累及关节炎的重症患者:阿米卡星7-14天,同时使用利福平+多西环素长疗程>24周;可以酌情家用糖皮质激素和DMARDs。

及时发现,积极足疗程治疗,预后较好。

END

作者:刘阳

医院中医科

主治医师

目前于重庆医院风湿免疫科进修

指导:黄文瀚

重庆医院

风湿免疫科主治医师

门诊时间:

每周四(渝中院区)

重庆市医学会风湿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重庆市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

以第一作者发表SCI文章5篇,在《Rheumatology》上发表论文2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7.58分。

版权声明:如有

转载请注明:http://www.oomkg.com/wazz/2070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