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和类风湿
大家对“风湿”应该并不陌生,但是很多人却将“风湿性关节炎”与“类风湿关节炎”混淆,这两种病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却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疾病。那么我们该怎样区分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今天,我们就来说一下。
致病原因不同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会引发患者关节疼痛和心脏病损;
而类风湿关节炎是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以炎性滑膜炎为主的系统性疾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原因可能与遗传、感染、性激素有关。
临床表现不同1关节症状风湿性关节炎表现为全身关节都有可能发生疼痛,以大关节受累更为常见,如膝关节、踝关节、肩关节、腕关节等。典型的表现为对称性、游走性疼痛,并伴有红、肿、热的炎症表现,常在天气转冷或下雨前出现关节痛。
类风湿关节炎可出现单一或多个关节肿痛,大多为手指或足趾关节对称性肿痛,偶尔呈游走不定的多关节肿痛,以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关节及足关节最多见。受累关节往往以夜间、晨起或关节启动时为著,急性发作时,关节普遍肿胀,疾病晚期常出现“天鹅颈”“纽扣花”样畸形。
2皮肤表现风湿性关节炎表现为有皮下结节、环形红斑。皮下结节表现为稍硬、无痛性的小结节,环形红斑表现为淡红色环形斑,大小不等,中心苍白,一般突然出现,数小时或一两天后消退。
类风湿关节炎表现为有皮下结节而无环形红斑。皮下结节多见于关节突起部及经常受压处,质韧如橡皮,无明显压痛,存在时间较长。
3心脏表现风湿性关节炎表现为心肌炎,即发生在心脏的炎症,是风湿性关节炎最严重的表现,可分为心脏瓣膜炎、心肌炎和心包炎,表现为活动后心悸、气促、乏力、胸口不适、水肿等。风湿性关节炎导致的心脏损害可持续存在、不断进展,最终导致风湿性心脏病。
类风湿关节炎表现为心脏类风湿性肉芽肿、局源性心肌炎、冠状动脉炎、慢性心内膜炎及心瓣膜纤维化、类风湿性心包炎。
类风湿多发于四肢小关节、手指、脚趾。时间长了,患处僵直畸形。贴敷时剪成条,缠绕贴敷。膏药剪开后药效减弱,要坚持贴。
控制关节和其他组织的炎症、缓解症状,保持关节的功能、防止畸形、修复受损的关节、减轻疼痛。
使用膏药治疗,要忍耐一段时间。坚持贴敷,可以摆脱对药物的依赖。
为什么推荐膏药呢,是因为类风湿病人吃的是大量的激素或者止痛药,或者就是打高昂的益赛普之内的针剂,辅助用药雷公藤,马钱子等毒性都很大,对五脏六肺损伤很大。副作用都太大,膏药不从口入,可以直达病灶。
什么是风湿骨病呢?
风湿、类风湿统称为风湿骨病!风湿骨病是指人在免疫力低下的情况下,外部风、寒、湿、邪侵入人体形成的‘复合风湿原`,影响骨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如肌腱、滑囊等,最终引发自身免疫所致的炎症病变以及退行性骨骼变化,形成风湿痹痛、骨关节炎等。风湿骨病主要有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颈椎病、肩周炎、骨质增生、腰间盘突出等。复合风湿原在体内日积月累会侵犯关节、心脏等处,严重者危机生命!
那么类风湿和风湿的区别到底是什么呢?
1、病因不同:风湿病多数应称为风寒湿性关节痛,从中医上来说,风寒湿属寒痹症,大部分因为受寒受凉所得,而类风湿属自身免疫性疾病!
2、病理和病症不同:风湿病是脉道内血液循环不通畅阴寒而痛。类风湿是脉道外有异物压迫脉道不通而痛。从外观看,风湿初期不肿,后期关节不变形。类风湿初期手指、脚趾小关节肿涨,后期关节变形。
3、侵犯部位:风湿病侵犯大关节,如肩、轴、膝关节等,类风湿多侵犯于手指脚趾股骨头等小关节。
4、特点不同:风湿病有两个特点:1、关节红、肿、热、痛明显,不能活动。2、游走不定,一段时间这个关节疼,过段时间那个关节疼,疼痛持续时间不长,几天可消退。类风湿属于免疫性疾病,关节疼痛、肿胀、发僵、时轻时重,反复发作,最终变形。严重者侵犯内脏,形成类风湿心脏病,危及生命。
患者不宜多吃高脂肪类食物,对关节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如牛奶、肥肉等,炒菜、烧汤也宜少放油。
海产类:病人不宜多吃无鳞鱼及海产品,如鲶鱼、泥鳅、黄鳝、海带、海参、海鱼、海虾等,因其中含有尿酸,被人体吸收后,能在关节中形成尿酸盐结晶,使关节症状加重。
过酸、过咸类:如花生、白酒、白糖以及鸡、鸭、鱼、肉、蛋等酸性食物摄入过多,超过体内正常的酸碱度值,则会使体内酸碱度值偏高,使乳酸分泌增多,且消耗体内一定量的钙、镁等离子,而加重症状。同样,若吃过咸的食物如咸菜、咸蛋、咸鱼等,会使体内钠离子增多,而加重患者的症状
通过以上的对比,可以发现,风湿性关节炎与类风湿关节炎,虽然名字只有一字之差,但无论是发病机制,还是从来临床表现看都是不同的,只要合理调理,把疾病对生活的影响控制在最小,一样能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oomkg.com/wacs/17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