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跑中出现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处理和伤后康
跑步运动是周期性运动,发生运动损伤一般多见于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本节主要讲述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时效、处理原则与方法以及治疗措施,适合于一般跑步运动引起运动损伤的患者应用。
一、急性损伤(一)早期症状:伤后2或8小时内,主要表现为红、肿、热、痛、功能障碍,炎症反应严重。
处理原则:止血、止痛、防肿、制动和减轻炎症反应。
处理方法:伤后即刻冷敷、加压包扎、患肢抬高、适当制动。还可使用止痛药物和点穴、针刺治疗。
1、冷敷:①冷水浸浴-水温〈10℃、时间20-30分钟;
②冰敷-时间20-30分钟;
③冰水浸浴-每次10分钟,反复2-3次。
2、加压包扎:用适量厚度的棉花或海棉放于伤部,然后用绷带加压包扎。
3、患肢抬高及固定:把伤肢抬高至高于心脏约10-20厘米处,利于血液回流。
、止痛药物:七厘散、云南白药等。严重损伤使用杜冷丁、吗啡。
(二)中期症状:早期至症状基本消失,主要表现为疼痛、肿胀、功能障碍。
处理原则:改善血液和淋巴循环,促进组织代谢,促进淤血和渗出吸收,加速再生修复。
处理方法:综合治疗方法和功能锻炼。
1、热疗:热水浸浴、热湿敷、热水加盐或硫酸镁、中药热敷或熏洗,温度为0-2℃,每天1-2次,每次20-30分钟。
2、理疗:
红外线照射—热效应强、穿透力强,灯距为30-0厘米,每天1-2次,每次15-20分钟。头面部、眼部不能照射。
超短波—--深部组织伤较好,每天一次,每次15-20分钟(体内有金属物部位不能使用)。辅助于电疗、磁疗、光疗、蜡疗等。
3、按摩、针刺:应从伤部边缘开始,由近端向远端进行,轻重以不加重局部疼痛为宜,深部肌肉挫伤不能使用重手法;在按摩以后加以点穴可增强疗效,但禁止重复受伤动作。
、药物使用:
①.中药:外敷新伤药,内服七厘散、云南白药、跌打丸等。
②.西药:局部封闭:1-2%普鲁卡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做痛点注射。
③.代表药物为醋酸氢化可的松、强的松龙、氟镁松,其作用为维持毛细血管正常通透性,减少炎症渗出,抑制炎症反应,减少疤痕形成。但此类药物可增加组织脆性,不易吸收,同时抑制抗感染能力。因此,使用时应严格消毒,不能滥用,感染伤口不能使用。
5、棉花夹板固定:适用于组织断裂者。
6、功能锻炼:应视伤肢情况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以保持机体神经及肌肉的紧张度,维持已经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以及各个器官与系统的反射性联系。
(三)后期症状:损伤基本修复、痛肿基本消失,但功能尚未完全恢复。主要表现为锻炼时有痛感,肌力未恢复,严重者可能由于组织粘连、疤痕收缩而出现伤部僵硬,活动受限等。
处理原则:增强和恢复肌肉、关节功能,软化疤痕、松解粘连。
处理方法:以按摩、理疗、功能锻炼为主,适当配以药物治疗,如旧伤药外敷或海桐皮熏洗药熏洗。
二、慢性损伤慢性损伤的病理变化主要为变性和增生,由于局部代谢障碍而引起组织形态和功能的改变。主要表现为:局部酸痛、无力、活动受限、局部发凉等,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
处理原则:改善受伤部位血液循环,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合理安排局部负荷量。
处理方法:与急性损伤中、后期处理方法一致,但应特别注意功能锻炼,以维持运动水平。
三、伤后训练(一)伤后康复训练的目的1、保持运动员已经获得的良好训练状态,缩短重新投入训练的时间。
2、防止因伤停训而引起的各种疾病(停训综合症)。
3、促进损伤的痊愈和功能的恢复,防止肌肉和骨骼发生废用性萎缩。
、防止因伤停训后体重增加。
(二)康复训练的原则:动静结合、边练边治为总原则1、尽量保持全身和未伤部位的训练,避免伤后机能状态和健康状况下降,保持一定训练水平。
2、已伤部位要根据伤情合理安排锻炼内容和负荷量,注意个别对待、循序渐进和分期进行。
⑴、急性损伤:伤后1-2天,停止一切活动;2-3天,在保护支持带下适当活动,但应避免重复受伤动作;2-3周,逐渐过度到正常训练。
⑵、慢性损伤:加强受伤部位的功能锻炼最为重要,但应减少或避免致伤动作的重复,局部的负荷量和强度应伤情而定,遵守循序渐进原则。
⑶、局部负荷合理的标准:运动后局部无明显疼痛,经一夜休息后症状不加重,持续5-7天后,伤处无不良反应。如符合可加量锻炼。
3、加强功能锻炼,主要是加强伤部有关肌肉的力量和关节功能的练习,恢复关节和肌肉的正常功能。
功能锻炼应注意局部肌肉的全面锻炼,原动肌、拮抗肌、大肌群、小肌群均不应忽视。在练习方式上应注意:由静力性练习过度到动力性练习、由不负重练习过度到负重练习、由被动练习过度到主动练习、由周期性练习过度到非周期性练习。
、加强伤后训练的医务监督。训练前充分的准备活动、伤部应使用保护支持带、注意伤部的反应以及时调整负荷量、训练后进行按摩及积极治疗。
广体路跑希望能留下您的脚印??
转载请注明:http://www.oomkg.com/wacs/17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