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了解风湿病的起源诊断鉴别诊断与治

作者:医院

风湿病是一大类极其复杂的疾病。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听说过风湿病,很多人以为风湿病就是老寒腿、简单的腰腿痛,甚至很多人包括非风湿免疫专业的医务人员分不清风湿和类风湿。风湿免疫科是医学界的疑难病学科,首先在这里向揪着蛛丝马迹钻研着的风湿界福尔摩斯们,致敬!

风湿病的前半生

在古希腊医学体系中,有一个词叫做Rheuma,它被描述为对身体有伤害的体液,流经全身的各个地方,导致全身发病。

现代医学中的风湿病一词便起源于此。年,有风湿病之父之称的巴黎医生Baillou将风湿病(Rheumatism)这个概念引入临床,并将它定义为运动系统疾病。

而当现代医学中的风湿病被翻译成中文时,翻译学家借用了《黄帝内经》中“风湿”这一说法。

至今,风湿病仍没有统一的定义,而是泛指影响结缔组织的一组疾病,又因为风湿病的发病机制大多与免疫相关,故又称为风湿免疫病(rheumaticdiseases,简称风湿病)。

风湿病学之漫漫长路:

风湿病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国际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年在巴黎成立国际风湿病委员会(InternationalCommitteeonRheumatism,ICR)。年世界五大洲成立了国际抗风湿联盟。年ICR改为国际风湿病控制联盟,即后来的国际抗风湿联盟(InternationalLeaguesA-gainstRheumatism,ILAR)。同年美国最成立风湿病控制委员会,年扩大为风湿病控制及研究委员会,并于年命名为美国风湿病协会(AmericanRheumatismAssociation,ARA),年改为"美国风湿病学会"(AmericanCollegeofRheumatology,ACR)。年英国成立了"慢性风湿病委员会。年欧洲最具权威的非盈利性组织欧洲抗风湿联盟(EULAR)成立。年美国成立非盈利性的志愿保健组织即关节炎与风湿病基金会(ArthritisandRheumatismFoundation)。年,ILAR承认了两个地区性联盟,即欧洲抗风湿联盟(EULAR)和泛美抗风湿联盟(PANLAR)。年前苏联成立风湿性疾病研究所。年悉尼成立东南亚太平洋地区抗风湿联盟,并于年改称为亚洲太平洋地区风湿病学学会联盟(AsiaPacificLeagueofAssociationsofRheumotology,APLAR)。

而我国风湿病学在内科学中却是最年轻的一个专业学科。中国风湿病学的起始可回溯至年,当时风湿病学在我国是一个空白专业,根据中国与前苏联的协议,国家派遣了当时任高级讲师的张乃峥教授(“中国风湿病学之父”)赴莫斯科前苏联医学科学院风湿性疾病研究所进修1年。张乃峥教授年归国后参与制定了当时国家科学发展规划中的风湿病学部分,并在全国最先建立了风湿性疾病门诊。年张乃峥教授完成7年的援助越南抗美医疗任务后,立即酝酿筹建风湿病学专业。医院率先建立了风湿病学临床专业及研究实验室,并招收了第一批风湿病学研究生。医院正式建立风湿免疫科,成为我国最早成立的风湿免疫专科之一,也是我国培养风湿学病专业人才的最早基地之一。年成立的中华医学会内科学会中的风湿病学学组。年成立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学会成立以后在全国积极开展风湿病知识普及和提高的工作,医院医院发展到全国各个省直辖市都有风湿病专科的局面。学会积极发展与国际的联系,于年与台湾分别加入亚太地区风湿病学会联盟和国际风湿病学会联盟,使中国的风湿病学走向世界。此后几十年风湿科同仁风雨同舟、共同努力,不断发展完善科室自身建设,增强国际交流合作,积极推动国内风湿病学的发展壮大。

然而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对我国风湿病医师从业现状的调查显示虽然年至年我国风湿专科发展速度惊人,医院科室的42.9%,医院医师的24.1%,且89.4%的风湿专科医院,医院风湿病专科医师仅占10.6%[1]。目前国内风湿科专科医师尚存在非常大的缺口,远远不能满足患者需求。

什么是风湿病?

风湿病是一类古老的疾病,早在《黄帝内经》《素问》痹论中就有论述风湿寒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的记载。但千百年来我们对风湿病的认识却知之甚少,风湿病曾被称为“不死的癌症”,直到近年随着基础免疫学、临床医学的发展及新型靶向治疗药物的应用,我们才揭开风湿病“神秘的面纱”,逐渐认识到风湿病是可以良好控制的慢性疾病。风湿病可累及全身多系统,以临床综合征为特点,且各个疾病间可能相互转换,堪称内科疾病的缩影,是学习内科疾病思维培养的关键。

风湿免疫病(rheumaticdiseases,简称风湿病),泛指影响骨、关节、肌肉及其周围软组织,如滑囊、肌腱、筋膜、血管、神经等的一大组疾病。风湿病分10大类,约余种疾病,且随着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疾病被逐渐认识并纳入风湿免疫病的范畴。

风湿病10大类:

1、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硬化症、多肌炎、血管炎、复发性多软骨炎、IgG4相关性疾病等。

2、脊柱关节病,如强直性脊柱炎、Reiter综合征、银屑病关节炎、未分化脊柱关节病等。

3、退行性关节病,如骨关节炎(原发性、继发性)。

4、与代谢及内分泌相关的风湿病,如痛风、假性痛风、马方综合征、免疫缺陷病等。

5、感染相关的风湿病,如布鲁菌病、细菌性关节炎、莱姆病、反应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病毒性肝炎性关节炎等。

6、肿瘤相关的风湿病,如肿瘤相关性肌炎、滑膜瘤、滑膜肉瘤、多发性骨髓瘤、转移瘤(如肺部原发肿瘤引起的骨、关节等症状)等。

7、神经血管疾病,如雷诺氏综合征、腕管综合征、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等。

8、骨与软骨病变,如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骨质疏松、骨软化症、变形性骨炎、骨坏死等。

9、非关节性风湿病,如关节周围病变、椎间盘病变、特发性腰痛、腱鞘炎、筋膜炎等。

10、其他,如药物相关的风湿病、纤维肌痛综合征、风湿性多肌痛、结节红斑、脂膜炎、家族性地中海热、肺出血肾炎综合征等。

风湿病种类多、分类杂,除了上述10大类之外,还有许多难以诊断的疑难病。通过疾病分类可以了解风湿病的复杂性和疑难性。经过几代风湿病专科医生的努力,中国的风湿病诊治水平正在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然而,风湿病的知识在我们国家尚未得到广泛普及,误诊误治仍然非常普遍,所谓的“祖传秘方”、江湖游医、假药乘虚而入,不恰当夸大西药的副作用,使相当比例的风湿病患者深受其害。风湿病往往呈多系统和多器官损害,且病程多样,多慢性起病、迁延不愈,亦有些急性甚至爆发起病,诊断和治疗相当烦琐和复杂的,常成为疑难杂症。

风湿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风湿病涉及多学科、多系统和多脏器,且表现形式多样,知识复杂、涉及面广。风湿病的诊断有赖于详尽的病史采集、仔细的体格检查以及相应的辅助检查,其中辅助检查包括实验室指标、影像学、病理学等等。

风湿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应以“非感染非肿瘤性炎症”[2]这样一个风湿免疫科疾病特征性的思维模式为基础,纵横向思维模式结合,树立多系统观点,问病查体不可偏废,不放过任何可疑症状,既要全面涵盖,又要突出重点,多思考,多总结。风湿病学起步晚,正处于不断完善发展中,风湿病的诊断多缺乏临床诊断标准,临床诊断多是参考分类标准,且分类标准变更快,需要及时梳理与补充新知识,需要缜密的思维、极高的责任心及学习热情。

风湿病的治疗

风湿病多为慢性疾病,确诊后应尽早规范治疗,治疗的目的是改善预后,保持关节及脏器功能,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风湿病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患者教育、生活方式、物理治疗、功能锻炼、对症支持),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矫形、滑膜切除、关节置换等)。风湿病的药物治疗多离不开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改变病情抗风湿药及生物制剂,随着医学的发展小分子激酶抑制剂靶向治疗药物可能为风湿病的治疗迎来新的曙光。糖皮质激素具有“满月脸”等诸多副作用,又具有依赖性、反跳性等特点。免疫抑制剂多用于肿瘤化疗并可出现脱发等众多不良反应。因此很多患者,特别是女性患者对风湿病的正规治疗,特别是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具有抵触情绪甚至拒绝规律治疗。因此风湿病的治疗中良好而有效的患者教育和心理疏导非常重要,可以使患者了解疾病,提高依从性,从而能够使患者能够有信心、有耐心地进行规范治疗,从而改善预后。

风湿病的发展一直在路上,风湿病的治疗值得期待!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张奉春.第二次全国风湿免疫专科医师调查报告.ChinJAllergyClinImmunol,,8(3):-.

2.杨岫岩.非感染非肿瘤性炎症:疑难免疫性炎症诊治思路[J].中华医学杂志,,96(1):66-68.

风湿界长期征稿:原创稿件及特约作者招募!

投稿邮箱:RP

high-med.

转载请注明:http://www.oomkg.com/wacs/180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