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正确处理儿童意外伤害
一、意外烫伤
一般来说,宝宝若被烫伤,基本上还是秉持冲、脱、泡、盖、送五种处理方式。但是因为宝宝的皮肤表层较成人脆弱,加上宝宝的体积小,因此在紧急处理上仍和大人有不同之处。
婴幼儿烫伤之紧急处理
冲:持续冲冷水20~30分钟
请先将宝宝抱到水龙头底下,用流动的冷水持续冲烫伤的部位连续达20~30分钟。确保患部的肌肤完全冷却。
脱:若患部与衣服沾粘请勿强力撕开
在烫伤的部位确实冲冷水达20分钟之后,请小心除去衣物;必要时可以剪刀剪开衣服,并暂时保留黏住的部分,并尽量避免将水泡弄破。
泡:烫伤面积大或1岁内幼儿勿长时间浸泡避免失温
在泡的动作中,严禁将患部泡在冰水中。因为冰水的温度太低,浸泡在冰水中,反而可能会冻伤肌肤,造成宝宝发生失温的危险。假使宝宝不慎被烫伤,大概只需浸泡10~15分钟即可。
盖:湿毛巾+干毛巾重叠覆盖
请将毛巾用冷水(不可用冰水)冲湿并稍微拧干,轻轻覆盖在患部作持续镇定的动作,最后再盖上一层干毛巾,让湿毛巾的水分不易在空气中蒸发,避免造成失温。
送:医院
请迅速将宝医院作进一步的处理。
二、头撞伤
因为运动、摔跤、车祸等导致的头部撞伤是急诊中经常碰到的。头撞伤会引起头皮血肿、骨膜下血肿、颅骨骨折和颅内出血等。其中头皮血肿和骨膜下血肿最常见。如果头上被撞起了一个包,用冰块冷敷可以缓解血肿。如果碰撞部位大出血,家人可以拿干净毛巾进行压迫止血,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误区:有些人撞头后,血水会从鼻子或耳朵渗出,家属往往会拿东西堵。发生这种情况常常是颅内出血引起的,应该让血水流出,堵了会引起颅内感染。
提醒:如果被碰撞了头部的人已昏迷或出现恶心、呕吐、嗜睡、抽搐,医院。家属要注意让患者侧卧,防止呕吐物误吸。
清楚病人是由于什么原因中毒、中毒时间等,以便医生采取正确的抢救措施。
三、窒息
异物吸入引起窒息,这是小孩和老人不小心常会遇到的险情。在等待急救车的同时,可试行“海姆利克氏操作法”:意识尚清醒的病人可采用立位或坐位,抢救者站在病人背后,双臂环抱病人,一手握拳,使拇指掌关节突出点顶住病人腹部正中脐上部位,另一只手的手掌压在拳头上,连续快速向内、向上推压冲击6~10次(注意不要伤其肋骨)。昏迷倒地的病人采用仰卧位,抢救者骑跨在病人髋部,按上法推压冲击脐上部位。这样可以抬高膈肌,使气道瞬间压力迅速加大,将堵塞的食物团块冲出气道。
误区:给患者灌水或食物是错误的。
提醒:应马上打急救电话。
四、脱臼
脱臼多发生在肘关节、肩关节。脱臼发生后,症状表现为,脱臼部位不敢动,不能上举,不敢取东西。一旦发生肘关节脱臼,家长可以按下面的方法复位:让孩子正坐,与家长相对,以右手为例,家长左手拇指放在桡骨外侧处,右手握手腕上部,并慢慢地将前臂旋后,稍用力可感到消脱声音,即已复位。
五、骨折
常见骨折分为两种,一种是皮肤不破,没有伤口,断骨不与外界相通,称为闭合性骨折;另一种是骨头的尖端穿过皮肤,有伤口与外界相通,称为开放性骨折。对于开放性骨折,不可用手回纳,以免引起骨髓炎,应用消毒纱布对伤口做初步包扎、止血后,医院处理。骨折后肢体不稳定,容易移动,会加重损伤和剧烈疼痛,可找木板、塑料板等将肢体骨折部位的上下两个关节固定起来。如一时找不到外用固定的材料,骨折在上肢者,可弯曲肘关节固定于躯干上;骨折在下肢者,可伸直腿足,固定于对侧的肢体上。怀疑脊柱有骨折者,需平卧在门板或担架上,躯干四周用衣服、被单等垫好,使身体不致移动。不能抬伤者头部,这样会引起伤者脊髓损伤或发生截瘫。昏迷者应俯卧,头转向一侧,以免呕吐时将呕吐物吸入肺内。怀疑颈椎骨折时,需在头颈两侧置一枕头或扶持其头颈部,不使其在运输途中发生晃动。
一般来说,对付儿童常见运动损伤的方法是“冷敷”和“热攻”,中西医结合,而且一定要注意治疗时机。
冷敷:就是冷冻疗法,利用比人体温度低的冷水、冰块等刺激患处进行初期治疗,有止血、退热、镇痛、麻醉和消肿的作用。方法是将毛巾浸透冷水后放在伤部,两分钟左右换一次;或者将冰块装入塑料袋内进行外敷。在遭到挫伤、关节韧带扭伤、早期肌肉拉伤等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时,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使血管收缩,减轻局部*,抑制感觉神经,缓解症状。
受伤后24~48小时以内,采用这一方法比较有效,但超出这一时间,就应该采取热攻的治疗方法。
热攻:就是通过热疗,促使局部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和淋巴循环,促进淤血和渗出液的吸收,具有消肿、散淤、解疼、镇痛、减少粘连和促进损伤愈合的作用。常用方法是将毛巾浸透热水或热醋后放于伤部,每次敷30分钟左右。热攻法适用于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中期、后期和慢性损伤。
六、鼻出血
按压鼻翼:宝宝鼻子出血时,妈妈要用食指与拇指的第二指节仅仅的按压住宝宝的双侧鼻翼,因为宝宝鼻子出血通常是在鼻中隔的前部,压迫宝宝鼻子的双侧鼻翼可以起到很好的止血作用。
冷毛巾:妈妈在采用按压宝宝鼻翼为宝宝止血过程中,可以将毛巾透湿、拧干后敷在宝宝的额头,帮助宝宝止血。
止血气囊:如果宝宝鼻子出血量较大,正常的止血措施见效显微时,可以把止血气囊轻轻送入宝宝鼻腔,打5毫升就可以起到完全止血的作用。
护理
检查:宝宝鼻子止血后,医院进行检查,避免再次出血。
控制活动:宝宝鼻子出血后要控制活动,避免宝宝鼻子受到碰伤而再次出现流血症状。
预防
涂油:在干燥的季节可以通过涂油预防宝宝鼻子出血。妈妈可以在宝宝鼻腔干燥时用甘油、石蜡油滴鼻,或者是用干净的棉团蘸水擦拭鼻腔。
饮食控制:冬末春初,妈妈切忌给宝宝多吃炸煎、肥腻的食品;妈妈可以给宝宝多准备一些新鲜水果和蔬菜,并且要注意及时补充宝宝身体内的水分,适量服用维生素。
预防疾病:妈妈平时需要注意预防宝宝患扁桃体炎、肺炎、感冒等传染病,这些疾病会导致宝宝鼻黏膜的血管充血肿胀,甚至造成毛细血管破裂而引发出血。
七、误服药物
鉴于误服药物不同,我们也要相应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
误服一般性药物,剂量较少:如普通中成药或维生素等,可让孩子多饮凉开水,使药物稀释并及时从尿中排出。
误服有毒性,或副作用大的药物,且剂量较大:如误服避孕药、安眠药等,医院治疗,切忌延误时间.如果情况紧急,医院,家长就必须迅速催吐,然后再喝大量茶水、肥皂水反复呕吐洗胃。催吐和洗胃后,让孩子喝几杯牛奶和3~5枚生鸡蛋清,以养胃解毒。
误服了癣药水、止痒药水、驱蚊药水等外用药品:应立即让小孩尽量多喝浓茶水,因茶叶中含有鞣酸,具有沉淀及解毒作用。
误服了有机磷农药中毒:呼出的气体中有一种大蒜味,可让其喝下肥皂水反复催吐解毒。医院急救。
误服腐蚀性较强药物:具有腐蚀性的药物可引起胃穿孔,医院的这段时间内,要由有医疗常识的人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如误服来苏儿或石碳酸:不宜采用催吐法。可以让孩子喝大量鸡蛋清、牛奶、稠米汤、豆浆或植物油等,上述食物可附着在食管和胃黏膜上,从而减轻消毒药水对人体的伤害。
误服碘酒等:则应饮用米汤、面汤等含淀粉的液体。
误服药物不明:可用木炭或馒头烧成炭研碎加浓茶水灌服,以吸附毒物起解毒作用。
特别提醒:
如果孩子已昏迷或误服汽油、煤油等石油产品不能进行催吐,以防窒息发生。如果孩子丧失意识或者出现抽搐时,也不宜催吐。而且,一医院急救时,应将错吃的药物或药瓶带上,让医生了解情况,及时采取解毒措施。
孩子自己随便把带有甜味和糖衣的药物当成糖果吃,有的把有鲜艳颜色、芳香气味的水剂药物、化学制剂当成饮料喝等都可能导致中毒,这大多是由于家长将药品随意放在桌柜上、枕边或小儿容易拿到的抽屉里造成的。近年来临床有关统计表明,在儿童药物中毒的病例中,由于家长错误用药导致的也占了相当比例。鉴于误服药物危害之大,为了防患于未然,有小儿的家庭,应当妥善保存所有药品,最好放在高处或加锁保管。
白癜风有遗传吗白癜风怎么治疗转载请注明:http://www.oomkg.com/wadwh/5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