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经常疼痛痒酸胀麻疲乏是
你真的了解什么是疲、酸、胀等的感觉吗?它们又按警示你哪些亚健康的状态,需要引起重视,避免更严重的扩展?带大家深入了解这些常用来形容身体不适的词语,并揭秘它们与身体疾病的内在关联。
中医点评
一、疼téng
这是我们最常遇到的一种不适感觉。疼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它与“痛”又有什么不同呢?我们先来看看汉字是如何解释的。
疼,外面是一个病字旁,里边是一个冬。冬和冬天、寒冷有关,而病字旁,代表过寒。
《黄帝内经》解释:“寒胜其热,则骨疼肉枯。——《灵枢经·刺节真邪》”寒超过了热,而导致骨头疼肉紧枯。因此,可以理解为,由过寒引起的身体不适之感觉。
中医有“热者寒之,寒者热之”的疗法。因此,对于疼,我们通常的做法,就是要避免受寒,同时如果受寒而引起的不适,要用热来解决。通常,引起疼的病症,主要是外伤、冻伤、风寒感冒等,大都与寒冷有关。
二、痛tòng
痛,是病字旁,里边是一个甬字,“甬”,路也。痛可以理解为,它是由于路被堵住了引起的。体内的路则是指经络,以及一切与之相关的血管、淋巴等各种管道。
很多女孩子都有痛经的问题,大都是由于受寒凉,导致经络堵住,经血下行不畅。那解决的方法,就是要把通路打通。中医认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就是这个道理。
三、痒yǎng
在古字中“羊”和“阳”是相通的。在中医里,阳与人的生命关系密切。得阳者生,失阳者亡。那阳在病里旁里,说明阳气病了,受阻了。因此,我理解,痒,实际上是“痛和健康”的一种临界状态。
什么情况下人体会痒呢?
1、长伤口时,人会痒,说明气血在通达到伤口时,受到一定的阻碍,不顺。人体从一股暖流,变成无数条暖流时,就会感觉痒。
2、还有人的后背也经常会痒,也就有人发明了痒痒挠这种工具。那这种痒是因为人体的阳气在往外顶体内的湿。在顶的过程中,由于人体的经络不是很畅通,因此,会遇到一定的阻力,所以会痒。
对于皮肤痒,很多人都爱用激素,其实,那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当你面对痒的时候,人最爱做的事,就是挠,而这个挠的过程,其实也是疏通经络的过程。只不过,这是在表皮。而更深层、更好的办法,就是刮痧,让更深层的寒湿出来。如果原来痛,现在变成痒了,其实,说明你的身体在向好的方向转换。反之,原来痒,后来变成痛了,那就说明向坏的方向转换。
四、酸suān
酸字的左边是一个酉,右侧是“夋”qūn。酉,在天干地支中,对应的是17-19点,刚好是肾经当值。而“夋”字,意为:“行走迟缓的样子”。所以,在人体上,基本可以理解为肾虚了。
我们身体最容易酸的地方是腰,在中医里,腰为肾之府。所以,腰酸,大体上可以找到的原因就是肾虚了,我们身体代谢缓慢了。
还有一种状况,就是我们爬山之后,腿很容易酸,其实,这也是身体血液中乳酸堆积不易代谢的结果。而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造血,所以,还是和肾虚有关。
酸其实和痒一样,也是一种身体的临界状态,往好的方向,就是健康;往坏的方面,可能就是疼痛了。
对于酸,解决的方案,就是加温和加速,热敷和按摩,对缓解酸有很大的效果。同时,枸杞也是强肾的佳品。强壮肾,才是解决酸的根本之道。因为,你很少听小孩说他腰酸的。因为他们一个个都是肾气十足。
五、胀zhàng
胀是肉月旁加一个长字。主要是指肌肉组织不正常的扩大。它和肿基本上是同意。肿,主要是表现在外观;而胀,经常会是外观看不到的情况。
造成胀的原因很多,外在可能是外伤引起的发炎,或者捆绑造成气血不畅。内在是由于管道受阻,造成身体的代谢出了问题所致。要做的工作,也是疏通经络,解决淤堵。
六、麻má
麻,也是一种病态,病字旁里一个林。我们一般感觉到麻的时候是肢体被压的时间过长以后,导致气血供应不上而使肌体产生不适之感。
“林”字为会意字。从二木。表示树木丛生。本义:丛聚的树木或竹子。在中医里,肝藏血主木,加一个“病”字旁,说明肝脏血不是正常的汇聚。
解决麻的方法也很简单,解除这种不正常的压力。这种压力,有可能是外在的,也有可能是内在的。心脑血管病的人,很容易产生肢体麻木,也主要是肝血在人体器官组织中不正常汇聚引起的。
七、疲pí
疲,病字旁里一个皮字。疲字的主义:懈怠,不起劲。
皮在中医里是由肺主管的。而肺在中医里能协助“君主之官”的心调节气血运行是相傅之官。疲多从外在表现出来,比如疲软等,是看得见和摸得着的。
八、乏fá
乏字的主要意思是缺少和无能。缺则是指缺气血。与疲不同,乏,多为身体内在的感觉。比如我们可以说:“我今天很乏”,这是一种内心的感受,而不能说,“我今天很疲”。
如果说我很疲乏,则是指身体由外到内都打不起精神来。疲和乏都与我们气血不足有关。解决的方法,需要综合调理了。
今天,从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和博大精深的中医角度,带大家深入了解这些常用来形容身体不适的词语,并揭秘它们与身体疾病的内在关联。由文可见,人体和各种不适症状,从汉字的构成上大体可略见一斑。基本都与病字旁相关联。而且多与寒、外伤造成的经络不通有关。所以,《黄帝内经》之所以强调经络,也就不言而喻了。
郎中堂国医馆7月7日(星期四):
吴厚翔
副主任中医师
浙江省医师协会会员
浙江省中医学会基础专业委员
每星期四上午门诊
浙江中医药大学毕业,兼家学渊源,从医四十余年,擅长诊治内科各种疑难杂症,尤对消化道疾病研究较深,肝胆脾胃病症疗效显著,率先开展中医治疗肿瘤的研究,对于手术后和化疗后的肿瘤调理,效果肯定而可靠。获绍兴市科技成果三等奖,嵊州市科技成果二等奖,嵊州市首批学科带头人,中医院首批名中医,长期担任中医内科主任、门诊部主任、省市级中医学会理事。
裘亦海
外科主任
医院门诊
嵊州市中医协会理事
每星期四上午门诊
三界大王塘岙王忠清外科第五代传人
骨伤科专家,原医院门诊外科主任,嵊州市中医协会理事,三界大王塘岙王忠清外科第五代传人,年录入第三批《中国当代中西医名医大辞典》。
擅长:
l骨伤科: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各类骨折、骨折延期愈合、创伤性关节炎、软组织挫伤、骨关节疾病。
l颈椎、腰椎间盘突出,肩周炎、网球肘、弹响指。
l风湿、类风湿关节炎。
l脑血管意外后遗症
l骨刺、骨质增生
l研制纯中药配方膏药、熨贴,疗效独特。
王碧霞
中医世家
基层名中医
每星期四上午门诊
三界大王塘岙王忠清外科第五代直系传人,师承祖父王春风、父亲王士汉,深得祖传外科治疗秘方,结合自身多年临床经验,创新发展了塘岙外科,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治疗方法。
擅长:
l痔疮、肛瘘、肛裂
l治疗痈、疽、疖、肿等疾病
l跌打损伤、软组织挫伤、慢性关节炎
l乳房肿块、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
郑水祥
中医师
妇科专家
每星期四、六全天门诊
出生于中医世家,幼承祖训。从医40余载,临床经验极其丰富,在嵊州、上虞、绍兴及周边县市有较高的知名度。擅长运用传统中医中药治疗各种内科疾病、妇科疾病及各种疑难杂症。尤其对中医妇科深有研究,对各类盆腔炎、附件炎、阴道炎、宫颈糜烂、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白带异常及不育不孕的治疗,有独到疗效。
冯林,主治中医师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医院校进修学习,深得河南多位名老中医真传。行医近四十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医院长职务,退休后曾在杭州、南京、宁波等地坐诊。治病务求实效,博采众长,疗效理想。擅长主治:呼吸系统疾病:急慢性咳嗽、气喘、痰症、呼吸困难等。消化系统疾病:急慢性胃炎,胃溃疡、腹泻、便秘、胆囊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泌尿系统疾病:肾炎、尿道炎、膀胱炎、泌尿系统结石等。神经系统疾病:头痛、头晕、失眠、健忘、头晕脑胀等病症。男科:阳痿、早泄,性欲低下、前列腺肥大以及炎症等。妇科: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妇科炎症、不孕、产前及产后调理。疼痛症: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关节炎、风湿及类风湿、痛风等。门诊时间:周一、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全天,周日上午
赵章伟
主治中医师星期二、四下午门诊从事医疗工作四十余年,对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有较深的造诣。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急慢性肝病、肝硬化、风湿病、类风湿关节炎、肩周炎、肾病及肝肾综合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徐永锋执业中医师门诊时间:星期二、四全天,星期六下午
毕业于浙江中医药大学,师从多位国家级名老中医及民间中医高人,擅长运用中草药及太极养生之道法医治各类内科杂症。诊治范围
脾胃病;
虚寒性病症、体质虚弱、失眠、更年期综合症;
久治不愈的皮肤病(面部过敏性皮肤病、痤疮);
强直性脊椎炎;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有独到疗效。
具体详情,请见店內海报。
预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oomkg.com/wadzz/14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