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法是根除风湿和类风湿的最有效的治疗方
风湿和类风湿的症状?怎么确定是不是风湿?风湿和类风湿怎么治疗?风湿和类风湿性关节痛、关节炎怎么治疗?风湿和类风湿性关节痛、关节炎能治好吗?艾灸治疗风湿和类风湿性关节痛、关节炎。
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急性或慢性结缔组织炎症,反复发作的全身性病变。与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本病多发于青少年,病前常有扁桃体炎或咽炎等上呼吸道感染史,临床以关节和肌肉游走性酸楚、红肿、热痛为特征。
类风湿关节炎又称风湿样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全身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是手、足小关节的多关节、对称性、侵袭性关节炎症,早期先有低热、肌肉酸软无力、食欲不振等,多为游走性的关节疼痛,由小关节累及较大关节,关节肿胀,后期会出现关节僵硬和畸形,功能丧失。
风湿在中西医界之区别对待
中医认为风湿病属于“湿热痹”“骨痹”“历节风”等病症的范畴。多因身体虚弱,风寒湿邪侵袭而致。而灸法治疗本病以清热利湿、祛风散寒、舒经活血通络、调和气血为主。
现代医学称类风湿关节炎为“不死的癌症”,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我们认为本病主要是气血不足,肝肾亏虚,加之风寒湿邪侵袭肌表,入于经络、关节、致气血津液运行部畅,凝痰成淤,痰瘀交阻,相互为病,终致经脉关节肿胀、疼痛、畸形、屈伸不利。艾本身有温经散寒。祛风除湿、通透经络、舒筋活络等作用,对疑难大病我们采用“艾灸扶阳,多灸重灸”的思想。
西医治疗风湿和类风湿主要在于控制炎症,多为治标之法,而且使用激素,激素对人体,对骨骼的伤害极大。中医中药治疗方式,很多是活血化瘀的药物,长期服用这些药物还会对脾胃造成伤害。
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选择艾灸,可以结合拔罐和刮痧。选择这些绿色疗法来治疗疾病,不仅仅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还会提升人体正气,帮助我们体内的元气来和病邪“打仗”。风湿病只要坚持用艾灸,基本上都是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的。
用艾灸治疗风湿,类风湿,治疗时均根据中医辨证和病累关节部位,采用循经辨证和局部取穴,加上哪里疼痛哪里艾灸,感觉哪里有病在哪里艾灸。艾灸部位准确,效果非常的棒。
用艾灸如何治疗风湿性疾病呢?
首先我们可以根据症状来选择穴位,若关节酸痛不利,痛无定处,这个是风邪偏盛,治疗以祛风散邪,通经止痛为主,取风门穴、凤池穴、风市穴,并配合关节局部经穴;
若关节疼痛不移,受热则减,遇寒增重,这是寒邪偏盛,治疗以温经散寒为主,多取大椎、温溜、曲池、足三里等,并配合关节局部经穴;
若关节酸痛重,肌肤麻木不仁,易受阴雨气候影响而发病,这是湿邪偏盛,治疗以化湿通经为主,多取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等,并配合关节局部经穴。
若关节红肿热痛,兼有发热者,多为风寒湿邪留注经络,蕴积化热,治疗以泄热通经,调和气血为主,取大椎、曲池、合谷等并配合关节局部经穴;
而这个关节局部经穴可以根据发病的部位来取穴,发病部位有肩、肘、腕、髋、膝、踝、腰椎等关节,而以膝关节居多。下颌关节取下关、听宫、翳风;指关节取八邪、四缝;腕关节取阳池、大陵、阳溪、腕骨;肘关节取天井、曲泽;肩关节取肩髃、肩贞;脊椎关节取相应的夹脊穴,命门;腰骶关节取白环俞;骶髂关节取小肠腧、膀胱腧;髋关节取环跳穴、居髎穴;膝关节取膝眼、鹤顶、阳陵泉、阴陵泉;踝关节取昆仑穴、解溪、丘墟;趾关节取八风、公孙、束骨、阳辅。
除了艾灸上述穴位外,还要加上哪里疼痛艾灸哪里、哪里寒凉艾灸哪里。不能单纯艾灸,一定要在痛点和不适点,加上麻木点,进行灸后的按摩,刮痧或点刺放血等一系列的治疗。当您用这些综合疗法治疗之后,在一到两个月之间,你就会体验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艾灸时间:
每次每穴艾灸30分钟,连续艾灸7天后休息1-2天,然后再继续,这样治疗几个疗程,有好转了可以一周艾灸3到4次。
举例:
足腕肿痛:解溪、丘墟——(神灸经纶)
两膝无端肿如斗,膝眼、三里艾当施——(胜玉歌)
白虎历节风痛,取两踝尖,在内外两踝尖灸之。——(医学纲目)
肩端红肿痛难当,寒湿相争气血狂,若向肩髃明补泻,管君多灸自安康。——(玉龙歌)
医案:
罗某,女,62岁,年7月5日初诊。
患者24岁时产后受风,致多年关节疼痛,加重1年,医院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一直未间断中西医药物、理疗治疗,只能缓解一时,停止治疗症状立刻加重。现症见:患者双手指关节,畸形,双膝关节稍肿,走路不方便,乏力,夏天不出汗,怕冷,舌质淡、苔白腻,边有齿痕,脉沉无力。证属脾肾阳虚,凝痰成淤。治宜温阳化痰,健脾和胃。取穴:中脘、关元。重化脓灸疗法,次日重灸中脘穴,灸至3小时的时候,患者手脚冰凉,灸至6小时的时候,患者双脚发热,身上微微出汗,停灸。
复诊:(7月7日):再次灸关元穴,灸至1小时,双脚冒凉风。直至灸至全身有微汗时,停灸,3小时后复诊。灸后见奇效。除已变形的指关节外,膝关节肿痛全消,患者一身轻松,体质明显改善,仅在天气变化时微感关节不适。第2年春天为巩固疗效,重灸气海一次,复查类风湿因子阴性,血沉正常,随访1年未见复发。
临床应用一:临床应用艾灸治疗风湿关节炎86例,其中男56例,女30例;年龄最大的47岁,最小者15岁,以20~35岁者居多。病程最长者10年,最短者2个月,以0.6~3年者居多。临床上按照患者发病症状和疼痛部位选择取穴。艾灸治疗后临床治愈者22例,占25.58%,显效者19例,占22.09%,好转者40例,占46.51%。无效者5例,占5.81%。总有效率为94.19%。一般经5~7次治疗后,即可收到比较明显的效果。
临床应用二:据陈树森等报道,应用艾条灸治疗1例重症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获效良好。
杨某某,女,26岁,未婚,护士。自述于10年前冬季,因受寒后两膝关节疼痛。6年后冬季症状加重,全身关节疼痛不遂,两膝、两手关节疼痛尤甚医治无效。经某疗养院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经各种理疗仍未效。两腕、左踝关节开始僵直,继则两肘关节亦僵直,又服中、西药及民间验方仍不见效,项背开始强直,下颌关节开始活动不遂。以后3年中,病情不断进展,渐至自己不能洗漱,吃饭,行动困难。
检查:患者面容憔悴,舌苔白腻,不能大步举足,头项回顾。张口困难。肩关节活动受限,举臂不能至头,后背不能至腰,按之疼甚,肘、腕、指、左踝等关节粗大僵直,左腿腓肠肌萎缩,全身肌肉甲错,脉沉细。
根据上述症情,开始采用针刺治疗,半年来,疗效不明显。后采用艾灸,主穴:风门、肾俞、丘墟。配穴:悬钟、照海、多处阿是穴(取阿是穴时,在患部循压检查,患者有沉、紧、痛及舒适等显著感觉处即为阿是穴灸穴)。施灸时,偶尔患者感到温热感向项部、肩胛部放散,并有舒适的感觉。施灸完毕,颈部稍能回顾。2周后,项背强直和疼痛日渐好转。1个月后,强直和疼痛完全消失。在第2次和第3次灸完风门、肾俞以后,周身关节肿痛大有好转,然后在四肢部取9穴(获效显著穴为距肘尖3寸处阿是穴和丘墟穴),灸10次,肘、踝关节僵直渐消失,所患关节症状基本获愈。前后共取13穴。痊愈后经2年8个月随访未复发。走路姿势已经恢复正常,并能做跑步、体操、骑自行车等多种运动,已上班工作(陈树森,等.瘢痕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一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oomkg.com/wadzz/17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