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横扫风湿病的偏方,出自药王,祛
有的朋友早上关节发僵,缓一会儿才能动,或者关节疼痛、发麻、肿胀,发红,一碰凉水也犯病,其实就属于中医说的风湿病。发病缓慢不容易察觉,很多人查出来时已经得病很久了,并且每天都要受这个病的折磨。百草君今天分享的是药王孙思邈所撰的独活寄生汤,因为它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希望能给朋友们一些调理思路。
好好的人,怎么就得了风湿病?免疫问题、遗传、感染、内分泌、紫外线等都可能引起风湿病,现代医学已经细分了多种疾病,风湿病对患者关节、血管、骨骼、肌肉及相关的软组织都有比较严重的侵犯,是一种自身免疫疾病,大多数患者有关节病变的症状,50%有疼痛、红肿、热痛等表现。
中医角度则归为痹症的范畴,也就是风、寒、湿邪阻碍经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黄帝内经》中有对痹病的论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其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因为有湿邪,病就缠绵难愈,这也让痹证治疗很棘手,所以我们会发现风湿病反复发作。
两个变证,让你更了解风湿病1久病造成的虚我们说到一半发现得风湿病其实都已经患病很久了,并且病程还久,加上吃去风湿的药多是疏风散寒的温燥药,人容易气血耗伤,导致气血两虚。痹病病在“筋脉骨肉”会伤及心脏,而“肾主骨,肝主筋”,肝肾很容易两虚。
2久病造成的瘀病程久势必身体多瘀,因为病已经深入经络,造成气血通道瘀堵,不通则痛,像类风湿性关节炎反复发作会导致关节变形就是因为淤血。
独活寄生汤独活寄生汤,具有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之功效。
主治痹证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腰膝疼痛、痿软,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畏寒喜温,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细弱。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骨质增生症、小儿麻痹等属风寒湿痹日久,正气不足者。
炙甘草10g,川芎10g,干地黄10g,芍药10g,人参10g,茯苓15g,牛膝15g,杜仲0g,细辛10g,肉桂心6g,防风10g桑寄生0g,秦艽12g,独活45g。
用方辩证、正常煎煮、日服次,饭前服用。
歌诀:独活寄生艽防辛,芎归地芍桂苓均,杜仲牛膝人参草,冷风顽痹屈能伸。痹证疼痛较剧者,可酌加制川乌、制草乌、白花蛇等以助搜风通络,活血止痛;寒邪偏盛者,酌加附子、干姜以温阳散寒;湿邪偏盛者,去地黄,酌加防已、薏苡仁、苍术以祛湿消肿;正虚不甚者,可减地黄、人参。
1祛风散寒、除湿止痛方中重用独活为君,辛苦微温,善治伏风,除久痹,且性善下行,以祛下焦与筋骨间的风寒湿邪。臣以细辛、防风、秦艽、桂心,细辛入少阴肾经,长于搜剔阴经之风寒湿邪,又除经络留湿;秦艽祛风湿,舒筋络而利关节;桂心温经散寒,通利血脉;防风祛一身之风而胜湿,君臣相伍,共祛风寒湿邪。
2补益肝肾,强膝壮腰本证因痹证日久而见肝肾两虚,气血不足,遂佐入桑寄生、杜仲、牛膝以补益肝肾而强壮筋骨,且桑寄生兼可祛风湿,牛膝尚能活血以通利肢节筋脉肝血足,“腰之府”肾强健,痹证才会好。
养血活血,补足气血当归、川芎、地黄、白芍养血和血,人参、茯苓、甘草健脾益气,以上诸药合用,具有补肝肾、益气血之功。且白芍与甘草相合,尚能柔肝缓急,以助舒筋。当归、川芎、牛膝、桂心活血,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甘草调和诸药,兼使药之用。因为风湿病证本身就容易气血亏虚,所以要从根本上把气血补足,才能升起动力,赶走邪气。
综合来看独活寄生汤主治痹证日久,肾气虚弱、腰背疼痛等症,临床上还用它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重症肝炎、肩周炎、产后身痛、颈椎病、阳痿、强直性颈椎炎、膝关节骨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中老年腰腿痛、胃痛、多发性硬化症、青光眼、黄褐斑、雀斑等等病症。
学习女科偏方
每天免费订阅中医老偏方精彩内容!
只需要点击箭头上边的蓝字即可!
文中所涉及到各类所述配伍、方剂药方、验方等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仅供专业中一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百年汤方,偏方素材来源网络,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倪氏之方推荐发表。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网络。我们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此文出于学习分享、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无商业用途。若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敬请版权原作者联系我们处理
6个《黄帝内经》气血双补:美颜、美体、抗衰冻龄绽放美丽女人第二春!识别下方转载请注明:http://www.oomkg.com/wadzz/21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