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了,老寒腿又犯了怎么办
文章◎夏风漫画◎8岁编辑◎云少
看到题目“老寒腿”,大家应该就会想到巩汉林老师的一个小品中的片段,其中就提到过“老寒腿”,其实这指的是膝骨性关节炎,因为这个病多是在逢活动后或阴天下雨时易出现症状,而冬天天气严寒,症状十分显著,也就俗称“老寒腿”了。
这个病多是困扰老年人的一个难题,随着岁数的增长,身体也随着退化,膝关节的软骨发生退变,进而出现上述的症状。多表现为缓慢性关节疼痛、僵硬、肿大、活动受限,严重者伴关节功能障碍。这疼的地方主要是膝关节,这膝关节一疼,日常走路就跟着受到了影响,真叫人着急。对此,可以艾灸相应的穴位,帮助缓解疼痛。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属于中医的“痹症”等范畴,当人体质虚弱时,营卫之气虚弱,无法抵抗风、寒、湿三种邪气的侵入,使邪气入里,留置于肌肉、关节、经脉;而当机体处于阴冷寒湿的环境下,更容易导致气血的运行不畅,气血无法濡养肌肉、关节,最终出现关节的病变。
经络,是机体气血运行的重要通道,分布全身内外上下。当此重要通道被寒湿外邪阻滞时,气血的运行受到了严重的限制,气血无法运行到膝部,膝部得不到及时地濡养,进而出现气血亏虚时出现的症状,就是所说的“不通则痛”。
艾灸能温经散寒,行气通络,加速气血的运行。朱丹溪认为,“血见热则行,遇寒则凝”,故一切气血凝涩的疾病,均可用温灸来治疗。
治疗“老寒腿”,需要艾灸下面的几个穴位:
内膝眼
屈膝,在髌韧带两侧凹陷处,在内侧的称内膝眼,主治膝痛,腿脚重痛,脚气,及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炎,下肢麻痹等。日常可以用大拇指指腹按揉3~5分钟,长期按摩,缓解治疗膝痛、腓(féi)肠肌(就是俗称的“腿肚子”)痉挛等。
血海穴
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是足太阴脾经的穴位,除用于血症等妇科病,还可治疗股内侧痛,膝关节疼痛等。
犊鼻穴
屈膝,在膝部,髌骨与髌韧带外侧凹陷中。常用于缓解治疗膝痛、下肢麻痹、屈伸不利等。
足三里
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犊鼻与解溪连线上。足三里是人体上的常用穴之一,脾胃病,下肢疾患,体虚等都可以选用足三里来治疗。
操作方法:
取仰卧位,自然摆放患侧下肢,艾灸对准穴位,点燃后施灸,每穴15分钟。每天1次,连续灸10天。
*穴位图片来自紫图图书出品《图解黄帝内经》
如果您对穴位位置的专业描述不是很理解,可以观看我们的取穴教学视频,可以帮助您更加直观地找到穴位:
视频操作演示
内膝眼属于经外奇穴,其深部为关节腔,选此穴旨在直达病灶,达到通络止痛之效。犊鼻穴在膝下直筋外侧,其形如牛鼻,因名“犊鼻”,取象形也。《素问·刺禁论》记载其“刺膝出液为跛”;《千金方》说:“犊鼻肿,可灸,不可刺。”上面两穴也有阿是穴的意思。血海穴,海,水之所归也,属于足太阴脾经,脾统血;而脾为气血生化之源。犹言治血症之渊海,故名“血海”,治意为导洪涛入江海也,引血归经,以达活血调血之效。足三里在《灵枢·九针十二原》中被记载到:“阳有阴疾者,取之下陵三里”,犹言陵下三寸处也。本穴为多气多血之胃经,另脾胃互为表里,而脾胃在五行中属土、中焦,两者协同担任气血化生的源头。运化水谷之精微,充盈气血,运化水湿,即所谓“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健,则气血旺,而寒湿去。
最后,跟大家分享一则医案。
去年冬天的时候,我回到老家,去了舅舅家,老人家年岁比较大,身子骨也是大不如从前了。我去的时候,舅舅的膝盖已经疼了好几天,不能像之前那样每天都下楼遛弯,在床上坐得都有些不耐烦了。其实舅舅一直都有腿痛的情况,只是之前都不严重,一般休息几天就会好,这次赶上天气降温,没注意保暖,便受了寒,腿痛发作。我一看这情景,第一反应就是使用针刺法给舅舅治疗,不过转念一想,我的时间不允许,因为在老家待不了多久,于是就想到改用艾灸来治疗。
艾灸操作简便,我教过一遍后舅舅就能学会了,而且还比较容易被接受。征得舅舅的同意后,我给他灸了上面讲到的四个穴位。第一天艾灸的时候,我灸足三里的时间略微长了些,因为考虑到足三里穴性偏补,老人本身就气血较弱,就给多灸了一会儿,其余的穴位都是灸了十五分钟。灸完之后,舅舅就告诉我感觉膝盖热热的,挺舒服。既然患者对于艾灸的方法没有不适的情况,就决定接着用,我在家时给舅舅艾灸了两次,之后就是他自己操作的了,每穴灸15分钟。第四天的时候,舅舅给我打电话,说膝盖疼痛开始减轻了,老人的病情有好转了,我听到也很高兴。后来,我通过电话了解到舅舅膝盖的疼痛一直在逐渐缓解,灸满10天后,舅舅下地行走基本上是没问题了,他这病好了,全家人也都跟着高兴。
与大家分享一些艾灸的方法,是希望能够帮大家应付一些日常的小问题,我觉得学一些简单有效的外治方法,保养好自己和家人的身体,健健康康的,这就是最大的幸福。
相关文章链接
《春天该运动了,别让膝关节炎困住你》
《风湿关节疼痛的泡脚方》
《类风湿关节炎的调理方法》
《三七粉炖鸡腿骨调理膝关节骨刺疼痛》
有奖征文
如果您也有与中医不得不说的缘分,可以将您的故事落笔成文随时投递给我们,文章请以word文档的格式投递至我们的邮箱
syyuandongli
sina.转载请注明:http://www.oomkg.com/ways/18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