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与临床诊断结果不一致,怎么办
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医院不同病理医生之间、病理诊断与临床诊断之间意见相左的情况并不少见,那么在此不一致的情况下,临床医生如何采信病理诊断,如何与病理医生沟通呢?
作者:安徽医院肿瘤中心杜昌利
一般信息男,68岁,农民,身高cm,体重52kg。
平素体健,否认乙肝、结核、糖尿病、心脏病等病史。
吸烟40余年,平均20支/天,未戒烟,饮酒40余年,平均g/天,未戒酒。
已婚,育2子1女,配偶体健。
无家族及遗传病史
病史概况
1、患者于年外院临床诊断食管癌,未行胃镜明确病理,行化疗2疗程(具体方案不详),放疗1程,共照射32次,具体剂量及照射范围不详。此后未行抗肿瘤治疗,未定期复查,一般状况可,能食软食,能正常生活及家务。
2、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发现右臀部拇指大小包块,不伴疼痛及活动受限,未予以重视,后包块进行性增大,近两个月增大明显,增大至拳头大小,偶有刺痛,无红肿及渗液,无下肢麻木及活动受限,B超:右臀部肌层包块。门诊拟“右臀部包块”收住我院骨科。
入院时检查.09.22入住我院骨科
入院时查体:
神清,精神可,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
左肺呼吸音粗,右肺呼吸音稍低,未及明显干湿性啰音
心律齐,无杂音
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全腹无压痛反跳痛
颈软,活动自如,脊柱各棘突无明显压痛及叩击痛,胸廓无挤压痛,骨盆分离挤压试验(-)
右臀部可触及一质硬包块,大小约5cm×6cm,压痛,难以推动,末梢血运感觉良好
双手双足可见杵状指(趾),各关节未见明显肿胀及压痛,双下肢不肿,神经系统(-)
入院诊断右臀部肿块待查、食管癌放疗后、KPS90分。
入院后诊治经过
初步检查
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大小便常规、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肿瘤指标:CEA4.16ng/ml(参考值0-3.4),CA19-.58U/ml(参考值0-27),NSE16.18ng/ml(参考值1-15.2),非小细胞肺癌相关抗原14.57ng/ml(参考值0-3.3),余正常。
.09.24骨盆CT三维重建:右臀部近右髂骨体旁(57.8mm×44.9mm×50.4mm)及右腹股沟(1.7cm)软组织占位。(图1)
图1:.09.24骨盆CT三维重建:右臀部近右髂骨体旁及右腹股沟软组织占位。
.09.24骨盆MRI:右侧臀大肌、臀中肌之间占位(6.0cm×5.4cm),周围子灶,肉瘤?转移瘤?周围软组织肿胀;双侧坐骨、髂骨多发异常信号,转移待排。(图2)
图2:.09.24骨盆MRI:右侧臀大肌、臀中肌之间占位,周围子灶。
.09.25胸部CT:右肺上叶占位伴空洞(6.0cm×5.8cm),周围散在炎症伴纤维化灶,邻近胸膜增厚,考虑肺癌可能;扫及食管扩张。(图3)
图3:.09.25胸部CT:右肺上叶占位伴空洞,考虑肺癌可能。
.09.29ECT:诸前肋放射性分布欠均匀,右侧肱骨中下段及T8椎体放射性摄取略增高;两侧腕关节及双手小关节对称性放射性浓聚,请结合临床排除类风湿性关节炎;双下肢骨皮质放射性分布增高,近似“双轨征”,符合肺性肥大性骨关节病表现。(图4)
图4:.09.29ECT:双下肢骨皮质放射性分布增高,符合肺性肥大性骨关节病表现。
治疗经过
患者胸部占位经呼吸科、胸外科、肿瘤科等多学科会诊,考虑原发性肺癌不能排除,于-09-30转我科进一步治疗。
-09-30下午在B超引导下行肺脏占位及右臀部包块穿刺活检。穿刺过程中右肺及右臀部肿块均抽吸出大量血性液体,送检细菌培养及细胞学。
.10.03PPD试验(++),痰找抗酸杆菌(-)。右臀部分泌物找结核杆菌(-)。右臀部及右肺穿刺液细菌培养(-)。
.10.09右肺上叶占位伴空洞病灶细胞学穿刺LCT:1.刺激性改变;2.病毒感染?3.错构瘤待鉴别。
.10.09右臀囊性占位穿刺LCT:1.刺激性改变;2.病毒微生物等感染?建议活检。
.10.10右臀部占位穿刺活检病理:转移性差分化癌,待免疫标记。
.10.13补充报告:(右臀部占位穿刺活检)结合病史、组织学图像及免疫表型,符合转移性中-低分化鳞状细胞癌伴坏死。IHC:癌细胞呈CKpan(+)、CK5/6(+)、CK7(+)、Ki-67(约5%~8%+)、CK20(-)。(图5)
.10.15肺部穿刺活检病理:浸润性腺癌。
与病理科医生讨论患者病史及病理结果,病理诊断与临床不符,故加做免疫组化进一步明确。
.10.21病理修正报告:(肺)镜见组织中异型上皮细胞呈巢索状浸润,少数细胞见空泡,部分肿瘤组织坏死;IHC:CK(+)、CK7(+)、TTF-1(+)、P63(+)、CK5/6(+)、CK20(-)、AB(PH2.5)(+)/PAS(-)。倾向为腺鳞癌。(图6)
.10.21病理修正报告:(右臀部)转移性差分化癌,结合免疫组化标记,组织形态及肺组织活检,倾向为肺腺鳞癌转移。(图7)
呼吸科会诊:患者胸部CT见右肺上叶占位伴空洞,虽PPD试验阳性,但痰找抗酸杆菌阴性,故右上肺病灶考虑结核可能性较小,仍考虑肺癌可能大。风湿免疫科会诊:建议完善ASO、RF、CRP、CCP、ANA16项、免疫球蛋白、双手及双足平片等排除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及家属拒绝检查)
病情分析及治疗
(1)患者右臀部占位穿刺后局部渗液较多,考虑局部伴有炎症及坏死,予左氧抗感染治疗。
(2)患者右臀部穿刺病理出来的同时在充分知情同意下,.10.13为患者行右臀部肿块放疗,拟放疗DT:60Gy/30fx,现已照射9次。
(3)建议患者完善胃镜、风湿免疫等相关检查,明确食管病情及排除风湿免疫相关疾病,患者及家属拒绝进一步检查。
(4)患者右肺癌诊断明确,右臀部占位考虑肺癌转移,建议患者行全身化疗,可考虑EP方案,患者及家属考虑中。
目前需要讨论的问题
目前诊断:
右肺腺鳞癌伴右臀部转移IV期
食管癌放疗后(临床诊断)
KPS90分
诊断及治疗思路:
患者临床诊断食管癌病史14年,放疗后病情长期获得控制,本次发病前未见明显复发转移症状。在此基础上发现右臀部占位,首先考虑食管癌转移,软组织肿瘤、结核。由于食管癌已14年,故首先入住骨科,拟行手术治疗。在术前常规检查时,发现右肺占位。且右肺占位位于上叶,局部伴空洞,边界不清毛躁,肺癌三项指标稍高,临床表现倾向于原发性肺癌。在此基础上臀部占位的性质更加倾向于恶性,骨ECT提示符合肺性肥大性骨关节病表现,肺性肥大性骨关节病多见于原发性肺癌患者,为常见的副瘤综合征,似乎更加支持原发性肺癌的诊断。故转入我科进一步行活检病理。在经过一系列的活检及病理检查后,最终明确诊断为右肺腺鳞癌伴右臀部转移。然而在等待病理结果的不算短的时间内,我们并没有耽误患者的治疗,在臀部初步病理提示恶性的前提下,很果断的就为患者行了臀部占位的放射治疗。因考虑患者并无明显肺部症状,肺部占位一直稳定,占位性质与臀部占位类似,均见大量液体,臀部占位的ki-67仅5-8%,如肺部确诊为恶性肿瘤,恶性程度可能并不高,故化疗不是最迫不及待的治疗,臀部症状较为明显,故臀部放疗放在治疗的首位。
初次穿刺未能取得肺的病理,故在臀部放疗同时再次肺活检并获得病理诊断。建议患者行全身化疗,但患者家属表示需要考虑。
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的关系:
该患者的诊断经历了一系列波折,最终得到的结论是在临床和病理的充分沟通下,考虑肺部占位与臀部占位为同一来源。即使这个诊断也只是结合了免疫组化标记,组织形态及肺组织活检等后“倾向于”的诊断。
肿瘤的病理诊断是诊断的金标准,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病理误诊不可避免。病理主要从组织形态学角度观察、分析疾病,是临床医生分析疾病时的参考指标之一。对患者整体而言,单纯的结合组织形态及免疫组化得出的诊断有时并不全面,临床医生需要综合分析各方面意见后,再决定如何取舍该意见。
而面对有争议或与临床不符的病理诊断,临床医生要善于从中发掘有用的信息。例如,病理报告的措辞有时会给我们一些提示,他们通常会描述为:肯定、可能(考虑为、怀疑为、高度怀疑为、不能排除为)或只给予具体描述,这些措辞一定程度上提示了病理诊断的可信性,故临床医生对病理报告可以接受、否定(要求复查)、有保留的接受甚至是不接受。
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医院不同病理医生之间、病理诊断与临床诊断之间意见相左的情况并不少见,那么在此不一致的情况下,临床医生如何采信病理诊断,如何与病理医生沟通,是需要应用专业知识进行分析和综合判断的。
该病人在病理初步诊断臀部鳞癌、肺腺癌的情况下,我们临床医生怀疑诊断的可靠性,故而与病理科医生详细沟通,最终得出了不一样的病理诊断。
经验教训:原发肿瘤治疗后生存较长时间的老年人,新出现病灶要当心二发肿瘤,全面系统的检查是必要的。临床医师与病理科医师的及时沟通是必要和必须的。
图5:.10.13补充报告:(右臀部占位穿刺活检)结合病史、组织学图像及免疫表型,符合转移性中-低分化鳞状细胞癌伴坏死。
(图6).10.21修正报告:(肺)镜见组织中异型上皮细胞呈巢索状浸润,少数细胞见空泡,部分肿瘤组织坏死;倾向为腺鳞癌。
(图7).10.21修正报告:(右臀部)转移性差分化癌,结合免疫组化标记,组织形态及肺组织活检,倾向为肺腺鳞癌转移。
来源:医学界肿瘤频道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oomkg.com/wazlyy/15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