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疟疾药,治疗风湿病居然这么有用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HCQ治疗风湿病这么有用,随着未来更多的研究,HCQ会造福更多的患者。提到风湿免疫科的常用药大家能想到什么?羟氯喹(HCQ)、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等等。今天就好好聊一下HCQ——这个风湿免疫领域的大功臣!01
近80年的历史,HCQ“宝刀未老!”
HCQ是氯喹的羟基衍生物,属于4-氨基喹啉类抗疟药。HCQ与氯喹化学结构极其相似,区别在于氯喹中的一个乙基在羟氯喹中被一个羟乙基所代替。HCQ作为传统的抗疟疾药物,最早于年合成[1]。然而HCQ除抗疟作用外,还具有非常广泛的免疫及非免疫效应。HCQ最重要的作用是免疫调节,可通过抑制炎症信号通路、减少炎性细胞因子来调节机体免疫反应。
研究证实,HCQ可抑制溶酶体的功能、阻断DNA与抗DNA抗体的反应,减少前列腺素生物合成,调节淋巴因子释放,抑制自身抗原的加工和呈递,抑制免疫反应[2]。目前HCQ已应用于多种风湿病的治疗中。
近年来,大家对HCQ在风湿病中的心血管作用研究得很火热。多项研究证明HCQ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02
HCQ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心血管风险获益
丹麦一项观察性队列研究[3]比较了服用HCQ和停用HCQ(包括从不使用)与皮肤性红斑狼疮(CLE)或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风险之间的关系,MACE包括心肌埂塞、缺血性卒中和心血管死亡。因为丹麦拥有独特的全国登记册,可相互交叉连接,追溯久远,全国所有居民都可以自由平等地获得医疗保健,因此对治疗和诊断的登记程度很高。
该研究纳入了例从年1月1日至年12月31日期间首次诊断CLE或SLE、年龄≥18岁的患者,其中SLE患者例,CLE患者例。51%(n=)患者在研究期间接受了HCQ治疗。在服用HCQ和从不服用者之间发现了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差异(见表1)。
表1HCQ使用组和不使用HCQ组的研究人群特征
研究用Cox回归模型计算危险比(HR)。红斑狼疮(LE)患者的原始HR为0.58(95%CI0.44-0.77),经年龄、性别、社会经济地位、心血管危险因素和当前用药调整后,HR为0.67(95%CI0.51-0.89)。结果表明使用HCQ和所有次要结局(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心血管相关死亡和全因死亡)有明显的负相关趋势(表2)。
表2使用HCQ和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心血管相关死亡和全因死亡的相关性
该研究结果表明,使用HCQ可以降低LE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风险。然而HCQ的作用可不止这一点,接下来笔者将带领大家好好复习一下一下HCQ对SLE、类风湿关节炎(RA)的作用。03
SLE患者的基础用药:妊娠患者可用
随着HCQ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和临床研究证据的不断涌现,HCQ在SLE治疗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十年来HCQ使用率显著提高,从20%左右提高至80%以上。《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指南》指出,对无禁忌的SLE患者,推荐长期使用羟氯喹作为基础治疗[4]。由于SLE多见于女性,育龄期女性SLE患者的妊娠期疾病管理是值得转载请注明:http://www.oomkg.com/wazz/19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