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酸降了,为什么痛风还会发作呢

很多患者发现,在服用降尿酸药物之后,仍然有痛风发作,因此而怀疑自己服用的药物的作用,继而放弃继续服药治疗。那为什么尿酸降了之后,仍有痛风发作呢?原因可能是:

尿酸降太快,出现了溶晶痛

长期高尿酸血症的患者关节周围软组织和关节滑膜表面会有大量的尿酸盐沉积,这些尿酸盐结晶和周围软组织的组织液、关节腔内滑液中的尿酸,时刻处于交换状态。

痛风患者使用降尿酸药之后尿酸降得很快,随后组织液和关节滑囊液中的血尿酸下降,导致附着在关节、滑膜、软骨或软组织的尿酸盐晶体崩解。脱落的尿酸盐结晶一旦被体内的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吞噬,那么就会引起炎症反应,出现痛风的急性发作。

这是初次降尿酸治疗的痛风患者常有的现象,医学上,被称之为「溶晶痛」,临床上称为“转移性痛风”、“二次痛风”。

溶晶痛现象不是降尿酸治疗无效,而是治疗初有成效。

1.溶晶痛多在血尿酸水平骤然下降时出现;

2.痛风发作次数会明显增加,但相对于以前的痛风发病程度会越来越轻,发作持续的时间也会越来越短。

“二次痛风”虽然会使你经历“一时之痛”,但这是痛风逐渐好转的现象,所以出现溶晶痛不是药物无效,也不要因为这个原因而中断治疗,这时我们应该做的是坚持用药,同时在医生的指导下联合服用秋水仙碱或抗炎止痛等药物预防痛风复发,缓解疼痛的同时平稳降低尿酸。

天气变化

痛风发作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在春夏和秋冬季节交替之时。

这是因为,尿酸盐的溶解度与温度密切相关:

温度越低,溶解度越低

37摄氏度——尿酸盐溶解度为umol/L,

30摄氏度——尿酸盐的溶解度为umol/L。所以,在天气转凉的时候,痛风患者要注意关节处的保暖,否则容易引起痛风发作。

另外,炎热干燥的天气也容易引起痛风发作。这是因为在炎热的天气中排汗过多从而导致尿液排泄减少,使尿酸更难被排出体外。所以在高温天气中应增加饮水量,以尽量减少痛风反复发作的风险。

日常生活控制尿酸,预防痛风

痛风发作的原因离不开尿酸控制问题,除了要规范治疗外,日常生活中应做好预防痛风发作的相关措施:

1、避免暴饮暴食;

2、严格限制高嘌呤饮食;

3、严格限制摄入各种长期熬煮的肉汤火锅;

4、限制饮用含果糖比较多的饮料或者是鲜榨的果汁;

5、限制食用各种含酒精饮料,尤其是啤酒和蒸馏酒(白酒);

6、痛风急性期避免运动,间歇期可以进行慢步走、骑自行车、游泳等有氧运动;

7、避免无氧运动;

8、避免过于疲劳,不要熬夜;

9、调节情绪,避免压力过大,压力和精神情绪不稳定容易导致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从而导致尿酸排泄增多,容易出现急性痛风发作。

10、多喝水。

(摘自“南雪健康中心”,可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原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oomkg.com/wazz/2015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