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治病祛风湿药三
祛风湿药是以祛风除湿、解除痹痛为主要作用,治疗痹症的一类药物,包括木瓜、路路通、桑枝、丝瓜络、五加皮等。中医理论中的痹症是以肌肉、筋骨疼痛,关节疼痛、酸楚、麻木、灼热、屈伸不利、肿大变形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性关节炎等。
临床应用祛风湿药时,需根据痹症的寒热虚实、病程新久、病变部位等,辨证论治,配伍燥湿药、温经散寒药、活血通络药、益气养血药或补益肝肾药等,以增强疗效。另需注意,祛风湿药多辛温香燥,易伤阴血,故阴血亏虚者慎用,有内风证者忌用。痹证多为慢性病,所以祛风湿药多配制成酒剂、走蒯或膏剂以便于患者长期服用。
丝瓜络
又名:
丝瓜网、丝瓜壳、瓜络、丝瓜筋
性味归经:
味甘,性平;归肺、胃、肝经。
风湿热痹之常用药
丝瓜络具有祛风通络、解毒化痰的功效,尤其适用于风湿热痹。《本草便读》记载“丝瓜络,入经络,解郁热,热除则风去,络中津液不致结而为痰,变成肿毒诸证,故云解毒耳。”《陆川本草》又记载丝瓜络“凉血解毒,利水去湿,去肺热痰咳,热病谵妄,心热烦躁,手足抽搐。”现代药理研究显示,丝瓜络还具有镇痛、镇静、抗炎等作用。
丝瓜络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以浙江慈溪、江苏南通、苏州三地所产质量最佳。属葫芦科一年生草本植物,丝瓜的果络可作为中药材使用,果络是成熟果实中的维管束,一般在夏、秋二季果实成熟、皮变黄、内部干枯时采摘,除去外皮及果肉,晒干,再除去种子,生用或炒用。广东粤丝瓜摘取后不去皮、子,称为“丝瓜布”。现代研究发现,丝瓜络中主要含有甘露聚糖、半乳聚糖、木聚糖、纤维素等成分。
功效
祛风通络,解毒化痰。
主治
1.用于风湿痹痛、手足拘挛、关节疼痛。
2.用于胸胁胀痛。
3.用于乳痈、乳汁不通。
4.用于咳嗽痰多。
需要注意丝瓜络中掺杂海绵的现象。丝瓜络通常为切面宽1~1.5厘米,长3~6厘米的长条状,色白,质硬而韧,断面呈网络状;海绵为有机化学合成品,质松软,大小、形状、颜色与丝瓜络很相近,不易看出。内服常用量为10~15克,外用适量。
药膳养生去斑茶
丝瓜络10克,白菊花10克,玫瑰花5克,红枣5枚,沸水冲服。适于蝴蝶斑、黄褐斑。
对虾通草丝瓜汤
通草6克,丝瓜络10克,黄芪15克,水煎,过滤留汁,用药汁煮已剥壳的对虾肉,再加入盐、姜适量调味,喝汤吃虾肉,每日1次。适用于乳房健美,使之丰满。尤其适用于中年女性。
丝瓜络蜂蜜汁
丝瓜络克,水煎,过滤留汁,再加入蜂蜜、醋各10克,分早晚2次服用。适用于尿道炎患者。丝瓜橘皮络汤:丝瓜络30克,橘皮络6克,萝卜子15克,葱白3根,水煎,代茶饮。适用于伤气型胸肋损伤。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oomkg.com/wacs/15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