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胛提肌损伤的刃针治疗
以下内容节选自中华刃针学会会长、刃针疗法创始人田纪钧教授刃针微创疗法系列培训班课件
肩胛提肌损伤是一种临床常见病,主要表现为颈侧上部呈酸胀性疲乏因倦,并有重压感觉。肩胛上区不适,多于劳累、外感受凉时症状加重,颈部不适,伸侧颈部,感觉局部僵紧。可于上颈侧,自乳突后下方起,延颈椎横突外缘,触到贴紧性的索样筋结。肩胛内上角,可触及粗糙状的筋结点,异常敏感,切按则剧痛。下颈肌外侧束,细查可见索样筋结。
肩胛提肌位于颈项两侧,肌肉向上部位于胸锁乳突肌深侧,下部位于斜方肌的深面,为一对带状长肌,起自上4块颈椎的横突,肌纤维斜向后下稍外方,止于肩胛骨上角和肩胛骨脊柱缘的上部。有上提肩胛骨并使肩胛骨下回旋的作用。
1.急性损伤史或慢性劳损史。
2.肩胛提肌的起点或止点处有压痛,尤以肩胛骨内上角有压痛点。
3.在颈1一颈4横突处可有压痛点。
4.上肢后伸,并将肩胛上提或内旋,引起疼痛加剧,或不能完成此动作。
5.颈、肩胛骨X光片,排除骨异常。
舒筋通络,松解粘连。
1.定位:患者静坐低头,在损伤处的压痛点处定点。
2.消毒:常规。
3.进针:针刃与后正中线一致,针体与局部体表垂直刺入。
4.切刺:如压痛点在肩胛骨内上角的边缘,将刃口线方向和肩胛提肌纵轴平行,针体和背平面成90°角刺入(俯卧位或坐位微前曲),达肋骨面。先纵行剥离,后将针身倾斜,使其和肩胛骨平面成°角。针刃在肩胛骨边缘骨面上行纵行切刺,必要时十字切刺。如压痛点在颈椎横突,在颈椎横突部进针,刃口线方向和颈椎纵轴平行刺人,达横突尖部时,行纵行切刺,必要时十字切刺(刃口线始终在横突尖部骨面上活动)。
5.出针:用纱布块压住进针点,迅速将针拔出,稍按压贴“创可贴”。
1.在肩胛骨内上角进刃针时,针刺范围不能过大、肩胛骨缘较表浅,应紧贴骨面延长,不能过深,防止超过肋间误人胸腔。
2.在颈椎横突处进刃针时进针点应选择横突后结节外端,不可向内偏,应紧贴骨面施术,以防伤及椎动脉及神经。
3.操作要轻柔,同时注意患者感觉。
上述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辩证实施治疗。
中华刃针学会、长春明德中医微创研究所将于年3月14日在辽宁省鞍山市台安县举办田纪钧教授刃针中医微创疗法临床学习班。上午临床体验,下午课堂讲解。参加学习班的学员可带患者或亲身体验刃针治疗效果。临床操作同时通过投影对相关解剖、经络进行详细讲解,使学员能够最直观、最快速的掌握治疗要领。真诚欢迎您的到来,相信您一定会不虚此行。名额有限,提前报名参加。高老师。
刃针中医微创疗法是由中研院刘(道信)氏正骨流派传承人田纪钧教授经多年临床实践,在古九针疗法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解剖学、生物力学、软组织外科学、脊柱病因治疗学等并汲取各流派的治疗优点所创立的具有独特临床疗效的治疗方法。它是中医骨伤手术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医院校骨伤专业研究生系列教材),而软组织微创术,又是中医微创技术中重要的技术之一。
刃针疗法的应用特点:
一、以中医理论基础为核心,阐释病因病机,指导辨证论治。
二、以“以最小的生理和心理干扰,取得最大的治疗效果”的中医微创理念为目标。
三、借鉴现代医学先进成果,注重具有前瞻性的生物力学以及其有关疼痛和软组织损伤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新进展,理解和诠释中医理论,探索中、西医学的契合点,为临床的诊疗提供坚实的基础。
四、刃针疗法安全高效、粗细适中、操作轻柔、创伤极小、微痛不用麻醉,更易于医生掌握和被患者接受。
开班时间:年3月14日下午1:30-3月17日中午
转载请注明:http://www.oomkg.com/wacs/5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