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讲堂警惕类风湿关节炎的危害宿州市
警惕类风湿关节炎的危害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疾病,对身体危害非常大。什么是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有哪些症状?如何防治类风湿关节炎?日常生活和饮食有何注意之处?
医院风湿免疫科主要诊治的疾病有哪些?
主要诊治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脊柱关节炎、肌炎、硬皮病、血管炎、痛风、骨质疏松症、风湿性多肌痛、纤维肌痛综合征、雷诺病、抗磷脂综合征、成人Still病、自身免疫性肝病、发热待查等多种疾病。接诊患者中,以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居多。当出现以下症状:如骨、关节、肌肉疼痛、无力,晨僵、皮疹、脱发、光过敏、口腔外阴溃疡、发热、口眼干燥、龋齿、腮腺肿大、雷诺现象、皮肤肿硬等表现时,应警惕患有风湿免疫疾病的可能,建议风湿免疫科就诊。
什么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有哪些症状?
类风湿关节炎是以侵蚀性、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确切发病机制不明,其典型的病理改变是滑膜炎、血管翳形成,并逐渐出现关节软骨和骨破坏,最终可致残。我国类风湿关节炎的患病率0.32%~0.36%。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类风湿关节炎发生于任何年龄,其中,80%发病于35~50岁。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表现多样,从主要的关节症状到关节外多系统受累的表现。主要表现为对称性、持续性关节肿胀和疼痛,常伴有晨僵。受累关节以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肘和足趾关节最为多见;同时,颈椎、颞颌关节、胸锁和肩锁关节也可受累。中晚期的患者可出现手指的“天鹅颈”及“纽扣花”样畸形,腕关节、肘关节强直和掌指关节半脱位等。除关节症状外,还可能出现皮下结节,类风湿血管炎,心、肺、肾、胃肠道、神经系统、血液系统等受累。
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目前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普遍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年修订的分类标准。年ACR和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提出了新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和评分系统。的分类标准如下:1.晨僵;2.至少同时有3个关节区软组织肿或积液;3.腕、掌指、近端指间关节区中,至少1个关节区肿;4.对称性关节炎;5.有类风湿结节;6.血清RF阳性(所用方法正常人群中不超过5%阳性);7.X线片改变(至少有骨质疏松和关节间隙狭窄);符合以上7项中4项者可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第一至第四项病程至少持续6周)。
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目前类风湿关节炎不能根治,治疗的主要目标是达到临床缓解或低疾病活动度,临床缓解的定义是没有明显的炎症活动症状和体征。治疗措施包括一般性治疗、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等,其中药物治疗最为重要。一般性治疗包括患者教育、休息、关节制动(急性期)、关节功能锻炼(恢复期)、物理疗法等。卧床休息只适用于急性期、发热以及内脏受累的患者。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常用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糖皮质激素、植物药和生物制剂等。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预后与病程长短、病情程度及治疗有关。不良愈后因素包括:中高疾病活动度、早期存在关节侵蚀、肿胀关节计数多、急性期反应物水平高等。大多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经系统规范治疗的内科治疗可以临床缓解。
如何预防类风湿关节炎,
日常生活和饮食有何注意之处?
类风湿关节炎目前确切发病机制不明,是遗传易感因素、环境因素及免疫系统失调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环境因素中目前认为一些感染如细菌、支原体和病毒等可能通过某些途径影响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和病情进展;另外吸烟、肥胖、紫外线、粉尘等可能是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的风险因素,应予以避免。
医院风湿免疫科的发展现状?
风湿免疫科成立于年12月,病区现设在宿州医院医院12层。是目前皖北地区唯一一家治疗风湿性疾病的专业科室。拥有一支高素质医护团队,人才梯队合理。现有风湿专科医师4名,其中副主任医师1名,硕士研究生学历主治医师3名。能全面掌握风湿免疫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等。科医院、北京医院、医院医院风湿科保持密切交流与联系。
专家介绍
王洪涛,男,副主任医师,年毕业于安徽医科大学,在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数篇,在内科系统耕耘多年,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尤其在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等风湿性疾病领域有自己独特建树。
审核:李桂梅
制作;王荃荃
转载请注明:http://www.oomkg.com/wahl/17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