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个类风湿关节炎误区,90的患者都曾中

  类风湿性关节炎被人们称之为“不死的癌症”。但因大多数人只知其名,不知其实,导致谣言乱起,骗子横行。

  被骗取钱财不说,部分患者还因此耽误最佳治疗时机,对后续正规治疗失去信心,任其发展,最终导致残疾。

  今天“问上医”为大家讲讲关于类风湿患者的常见误区。希望患者能够认清此病,走出误区。

  误区一:类风湿关节炎是因为常在潮湿的环境下生活、工作导致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类风湿关节炎可发生在各种气候环境中,它的病理机制主要是与免疫系统异常相关。

  对于部分患者在下雨天会觉得关节更为疼痛,原因在于类风湿导致的关节损伤,这些受过损伤的组织对气温、气压、温度变化都较为敏感。

  天气变化导致局部受损的软组织出现收缩痉挛、影响血液循环、关节压力增大等造成局部疼痛不适,活动受限。

  

  以下是付费内容

  误区二:类风湿因子阳性就是类风湿关节炎

  前面我们讲了类风湿因子与类风湿有直接的关系,但这并不能代表类风湿因子阳性就是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不是单纯因类风湿因子产生的;

  类风湿因子可见于很多风湿病,甚至少部分正常人也体内也存在;

  成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约75%为阳性,还有25%不为阳性呢;

  正常人输血或接种也可能出现类风湿因子暂时阳性;

  正常人中尤其是高龄人群也有5%呈阳性。

  如果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已确诊,且类风湿因子高度阳性。这就是在提示患者病变活动重,病情进展快,不易缓解,预后较差,有比较严重的关节外表现。

  另外类风湿因子阳性也可见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及一些与免疫有关的慢性感染,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慢性肝炎、结节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麻风、结核病、血吸虫病等。

  

  误区三:类风湿关节炎是小病,吃些止痛药就好了

  很多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初期认为,只是关节痛、膝盖疼,自己能吃能喝没啥大问题。所以决定只是吃一些止痛药,如吲哚美辛、双氯芬酸钠,以及激素类的地塞米松、泼尼松等,认为只要不疼了就没事。

  殊不知这样做不仅不能治病,反倒会加重病情。激素药需要科学地、有步骤地服用和停用,患者通常并不能做到。这样的麻痹大意,最终会耽误治疗时机从而导致残疾。

  

  误区四:“不死的癌症”就不可救药

  一部分患者道听途说,认为类风湿关节炎像癌症一样是不治之症。甚至到了谈风色变的地步,对疾病的恐惧完全压制了去治疗的欲望,从而对治疗失去信心,整日里忧心忡忡,胡思乱想。

  在治疗过程中也不能做到积极配合。结果事倍功半,延误了治疗时间,增加了残疾程度。

  误区五:不了解病症,只一心求根治

  首先要说的是,每一个职业医生都希望类风湿关节炎可以根治。但以目前的医学手段只能尽早发现尽早控制来减轻临床症状,还无法做到根治。

  正因如此,才让很多广告和江湖郎中钻了空子,各种夸大其词,甚至说可短期根治诱导患者。

  在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大多数患者都有着误诊、误治的求医阅历,有的乃至延误了十余年,招致关节残疾。

  

如果患者能够尽早的确诊,并坚持中西结合治疗,以现在的医学水平,相当比例的患者,是可以达到临床治愈的。

  

  误区六:泼尼松等激素不能服,用了要上瘾

  泼尼松等激素药物,在以前对风湿关节炎治疗中较多采用。

  随着医学发展,近几年已经较少将激素药物作为首选治疗药物。但对于一些关节症状严重,服用非甾体消炎药不能缓解症状,或伴有明显全身症状亦或者内脏器官受累时,还需要采用激素治疗。

  单剂量相较以前已经远远减少。患者不必对激素药物有过多排斥,专科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状态选择药物。

  

  误区七:老年人才会患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并不是老年病,所有年龄段的人包括儿童都有会患类风湿关节炎的可能。相比之下30-50岁的女性则更容易患类风湿关节炎。

  

  误区八:为了保护关节,要少运动

  在传统关节炎治疗中,着重强调关节制动与卧床休息。而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适度运动对于关节及肌肉的功能及恢复有利。

  适宜的运动量及运动方式,不仅可以缓解疼痛,也可以有效提高肌力及耐力,增加关节活动度促进静脉淋巴回流,促进关节活动度,还能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oomkg.com/wadzz/208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